金門<山外> 是金湖鎮轄內最熱鬧的一個里,最早係由福建移居的陳姓宗族所形成的聚落,直到目前仍以
陳姓居多,這是一個非常傳統的閩南式村莊; 傳統的閩南式飛簷建築,饒富風味。駐守國軍裁撤前,這裡
曾經為那些駐守在外島的士官兵提供了不少的娛樂活動,裁軍之後,市街顯得蕭條許 ….
金門傳統聚落中引人注目的是「僑匯時期」(1920-1935)所興建的洋樓,
這些洋樓外形均仿自東南亞僑鄉建築,融入各種精緻的泥塑與寓意的裝飾充滿著閩洋融合的情趣。
當時這些商賈名人因戰亂逃難所遺留下的洋樓(蕃仔樓)宅邸,大都於金門戰地軍管年代(1949
-1992),被軍方各單位強行徵用,在另一段歲月中扮演著不同的任務功能….
目前這些洋樓多數處於閒置荒廢中….(僅陳景蘭洋樓整建完成)
「陳期宰洋樓」位於金湖鎮行政中心旁的山外聚落,
白色外觀的洋樓在山外社區傳統聚落民居中顯得鶴立雞群,氣勢凜凜。
洋樓(番仔樓)建於民國十九年(1930),由山外<陳期宰> 出洋新加坡,而後返鄉斥資興建的洋樓,
於金門戰地政務時期(1950年間)做為「中國軍人之友社招待所」,接待勞軍團與軍官的旅館。
據說1951年12月29日蔣中正抵達金門曾在洋樓右側廣場點校駐軍。
1980年金防部在太武山南麓地下坑道啟用「迎賓館」,招待所的功能逐漸弱化。
1992年金門解除軍管後,曾被租用做為「金門特產店」、「KTV夜總會」,目前則廢置中。
(實在有些可惜?)
「陳期宰洋樓」正面為五開間加後落,左右裝飾格局對稱,
中間外廊部分凸出形成中央亭廊,俗稱「出龜」形式。
洋樓一樓採亭廊,二樓採拱柱式迴廊,主樓屋頂採二披水,後落則採四披水,頂樓正面中央山牆
採曲線造型,山牆牆面以圓形、八角圖形裝飾,簷牆採瓶身欄飾,簷柱與望柱上均採寶瓶泥塑。
簷線線腳採連續重覆幾何圖線、卷草裝飾,拱柱柱頭又逐層出挑放大,增強視線繁覆的華麗感。
一樓中央亭廊,左右柱身刻有對聯,牆基採傳統櫃檯腳石飾,中央樑枋上塑有「蕃仔樓」。
院牆左右各開對門,目前鐵門深鎖,院落中雜物堆置, 蔓草亦叢生。
繞行周邊的山外聚落,仍顯其純樸原貌….
在一片傳統民居身後,洋樓顯得獨立而孤傲。
此洋樓應比照<陳景蘭洋樓> 進行整修,並搭配周邊的傳統聚落,
提供山外地區一個更多人文色彩的景點。
(相對於金城,
山外的熱鬧程度或許堪比,但觀光卻少了些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