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前位於金門島東北方的一個聚落,由於北倚面前山、虎螺山,東北遙仗五虎山與獅山,成為
一個具有天然的谷地。<西山前聚落> 隱身於群山之間,形成自然屏障,環境幽雅仿如世外桃源。
居民以李姓為主;因位於虎螺山之前而得名,與另一聚落<東山前> 相對,兩者合稱為<山前>….



金門的李氏,大多來自兩支系:
一是同安浦園<李容>一支,主要居住在金門島西北古寧南山、北山和林厝一帶;
其二便是漳州<李孫助> 的後代,主要聚居於金門東北的山前、山西一帶。
西山前李氏即屬於後者這一支。

明洪武初年,<李孫助> 任守禦百戶,為防倭寇駐守於金門小嶝。
洪武二年(1369),倭寇進犯小嶝,李孫助力守不敵而身殉。李之妻伍氏,在失去丈夫無所
依靠下,只得攜帶兩幼兒,投靠金門西山黃家。其後,次子<李德宗> 長大成人,遷居山前並以
桂林」為家號,便是今日<西山前李氏>的始祖。

而其長子<李顯宗>則避居山西聚落, 為今日<山西李氏> 的始祖….


根據<金門縣志>記載:
< 其先祖李孫助,為守禦百戶,洪武年間與倭寇戰於小嶝島,不幸身沒,其妻背負顯宗,德宗二子,
 避居山西寨後堡,其後顯宗派居山西,德宗派居山前…..>

可見山西李氏,及西山前李氏係出同源。

李氏的後裔,在山前逐漸發展成一氏族聚落,並出外經商,以新加坡一帶為主要的發展地區。
在海外辛勤經營事業有成之餘,便返回祖籍地建造宅地,榮耀故里。

<西山前李宅> 便是這樣背景下所興建。

<山西聚落> 依山而建,是一個僻靜的聚落….

位於西山前左側的<東山前聚落>

<西山前> 李氏宅群建構採井字配置,建築材料以磚、崗石材為主,燕尾屋脊曲線柔和優雅,
均加上三道筒瓦代表功名的宅第,內部格局寬敞,動線採五行順暢對應,外觀風格簡潔純樸,
是承襲福建晉江原鄉的傳統,亦是金門地區眾多古宅中,難得一見的大格局傳統民居。

一進入聚落,首先看見一棟破敗的洋樓….宅院則均被國軍徵用進駐,做為軍需保養廠。
其右側之雙落、雙護、大六路的大厝,便是知名的<西山前李宅>



西山前李宅約建於光緒初年,是李氏先人早年渡海到南洋經商致富,衣錦還鄉後興建,
整座建築大厝,共計有房舍十六間,當地人習稱<十六間厝> ,其中又以其木作雕工最為精巧,
顯現整座建築的富麗氣派。

現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宅群是由前後兩座建築物並列而成的.

前座是<李冊騫> 在新加坡經商致富後, 於光緒十年(1885)返回金門時所籌資興建,
為五開間三進式燕尾翹脊建築; 即所謂的<十六間厝>;

後座則是李冊騫的堂兄弟<李仕達> 所建
同在新加坡開設商行發跡後
, 回福建捐貲買官得 <五品同知奉政大夫>  的官銜後,
於光緒六年(1881) 回金門, 建造此五間兩落式的燕尾翹脊建築, 俗稱為 <大六路>….



前座在八二三砲戰中曾損壞過,但結構未損;後座曾借住給國軍,1997年元月修建完成。

前後兩座縱列的西山前李宅,座東朝西,同為翹脊式,以花崗石、紅磚及大木結構建成,
後座興建年代略早,在平面規模上則少前座一進,但在木作方面卻較前座華麗。
前棟三落兩院,後棟兩落單院,面寬均為五開間。

<李氏家廟> 位居李宅右後側,為一座三開間兩進兩廊的閩南家廟建築,
依次由前埕、前廳、內埕、左右牆廊、正廳等空間構成。
正面入口門廊兩廊退凹。大木結構及彩繪細膩,具文物保存的價值。


這棟宗祠建築上的棟架構築細膩完整。燕尾翹脊,淡雅樸實,莊嚴肅穆,是金門宗祠家廟中
保存較為完整的少數之一。

據聞祠內的木雕部分精美,未能進入窺探;


民國三十八年之後,宗祠被軍方佔用駐紮,
目前家廟的外牆上還留存
具有戰地特色的宣傳標語。

這種情形在金門似乎司空見慣….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