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代,樟腦為專賣局的專賣品之一,大正七年(1918),在台北酒場旁設置昇華工場從事精製
樟腦的工作,此即為後來的樟腦精製工場1947年台灣省專賣局為加強生產起見,調整生產機構,
增設 樟腦、火柴、菸葉、酒業五公司,南門工場與昇華工場均納入該公司管理之下

台北是日治時期主要的樟腦集散地,所以今天在市區裡還能看到非常重要的樟腦事業遺跡,

愛國東路南昌街口的菸酒公賣局配銷站,就是日治專賣局的樟腦再製工廠(南門工場)。



另外一處遺跡則市位於忠孝東路跟八德路口的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内; 這一座當時全台唯一的民營
樟腦精製工廠,殘存的廠房非常具有代表性,不管是日據時代還是到民國56年以前,全台各地所
生產的樟腦、樟腦油跟樟腦砂通通集中運送到這兩處工場進行加工或是精製。

位於華山文化園區內的原<樟腦精製工場> 已列為歷史建築,

廠區辦公室已遭拆除,目前殘留的數棟
倉庫,其結構均為紅磚造建築。

原有八棟紅磚建築,其中一棟過去已頹圮而塌陷,目前尚保存其中的七棟……

樟腦英文叫作「Camphor,阿拉伯人稱呼純白色神奇珍藥,叫作「Kafur」,可見其神奇身世,
台灣得天獨厚,百餘年前深山都是樟樹,先民在山區砍伐樟樹後,在簡陋的腦寮裡把樟樹切片
加溫蒸餾,獲得樟腦油跟腦砂,接著運往加工廠,透過分餾冷卻、昇華加工,接著進行再製與
精製,就能生成不同的產品……

粗製樟腦與腦油集中送到了南門工廠提煉、就是樟腦再製,民間商家還會向專賣局批購原料送往
華山工廠、進行更高檔的精製,製造純度99.6%99.8%的精製樟腦。

清朝末年樟腦、茶及糖並列為臺灣的三大出口,其中樟腦曾佔當時出口總值的11.5%;
日治時期,也是不遺餘力發展樟腦事業,樟腦的收入在1903年曾高達當時專賣收入50.6% ,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臺灣樟腦產量佔世界天然樟腦產量的半數;


光復初期,樟腦仍為臺灣重要的物產之一,為政府帶來了相當高的公賣收益與外匯,
對紓解當時的經濟困境有很大的助益。

目前紅磚區之建築已修建完成, 日後將規劃作為展館使用….

紅磚外牆搭配洗石子的橫帶,不也是赤煉瓦建築常見的建築式樣;
普遍使用於工場,市場,倉庫等大跨距之使用空間。

也將與工場旁的中央公園一整片綠地,
形成新的藝文場域。


0

4 留言

  1. 匿名訪客 2012 年 1 月 10 日 於 下午 5:32

    痛!30萬棵超過800年的樟樹

  2. 匿名訪客 2012 年 1 月 10 日 於 下午 5:32

    痛!30萬棵超過800年的樟樹

  3. 匿名訪客 2012 年 1 月 10 日 於 下午 5:40

    說錯了!根據陳玉峰”人與自然的對決”一書論述是180萬棵,才對.

  4. 匿名訪客 2012 年 1 月 10 日 於 下午 5:40

    說錯了!根據陳玉峰”人與自然的對決”一書論述是180萬棵,才對.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