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緱神社為日治時期屏東地區最大最重要的神社,是日本國家神道的象徵;
當時屏東公園內尚有一較小的神社「末廣稻荷社」。台灣光復後,阿緱神社曾被改為忠烈祠,
後拆除改建為體育場,目前也只留下昔日神苑內神橋之遺構。
 


屏東中山公園
位於屏東中華路與公園路交接口處,建於大正四年(
1915) ,日治時期名為屏東公園


園內森木蓊鬱、溪流潺潺、假山岩石交疊並列,亭台橋樑典雅別
緻,景色宜人,另外還有兒童遊樂區、
田徑場和體育館,是屏東
市區相當完善的遊憩場所。


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光復,改名為現今的名稱……

縣社阿猴神社位於屏東公園(現中山公園)東北側,於大正七年(1918)取得建立許可並提出
申請書,大正八年(1919年)竣工後回稟,被認為本殿、拜殿樣式不合,後來只得再興工將本殿
由「流造」改為「神明造」,拜殿由「流造」改為「神明造」,手洗舍由「入母屋造」改為
「切妻造」,於昭和二年(1926)升格為縣社。


「神橋」位於其參拜道上,屬於神社空間序列之一, 是保留下來的主要遺跡。


橋為一鋼筋混凝土造拱橋,表面材
料為洗石子,而形貌則是模仿木構造橋樑。
橋的平面呈雙喇叭口狀,兩端以「八」字形向外開展而向內收縮,中央為一平直橋面。

橋面兩邊之欄干各有四根粗壯的圓柱,柱上方各有一銅鑄之柱頭,上置類似寶珠之裝飾。

大正十三年(1924) 2月,將原設立於阿緱街內的末廣稻荷社移建於屏東公園東側。
末廣稻荷社於19112月鎮座,為日治時期地方神所屬小神社,祭拜狐狸仙、倉稻魂神
、猿田彥命、大宮能賣命等神祇。

之後稻荷社的本體也被拆除而改築為老人會涼亭,基座部份保留更改為防空洞之用。

公園內保留不少的記念碑,其前身亦多為昔日神社之遺構….


其中有一基台上有署名奉納者<蘇雲英> 者,正是前屏東縣長<蘇真昌>之祖父。


距離中山公園不遠處之中正路上,有一醒目的建築,現作為「屏東美術館」之用;

屏東美術館原為屏東市公所1953~2005)。民國4011月成立屏東市,隔年擇定博愛醫院
舊址興建辦公廳。民國4210月落成啟用,直至民國947月市公所遷址,功成身退。

其構造為鋼筋混凝土造兩層樓建築。
頂部份中央為斜屋頂,飾以日本黑瓦,斜屋頂四周則為平屋頂,立面的構成,以垂直構件為
主要元素,整體強調其垂直性,中央入口位置則以更密集出現的直線條裝飾。



雖然是日治時期結束後才蓋的,建築物外觀可以看出有日治末期折衷式建築的味道,
線條簡單大方,表面則採用洗石子處理,保存下來予以活化再生。

讓屏東的街頭多了一些異國的情趣….


0

6 留言

  1. 匿名訪客 2014 年 12 月 1 日 於 下午 6:27

    高温润滑剂

    第一次评论啊,好紧张啊!…

  2. 匿名訪客 2014 年 12 月 1 日 於 下午 6:27

    高温润滑剂

    第一次评论啊,好紧张啊!…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