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所在的位置,過去原本是一座小山丘,清代在此設有塘汛,駐有哨兵,
可瞭望港外,是巡邏船或監視船的集結碼頭,故稱哨船頭哨船頭往東,即今義二路一帶,
在日治時期是日本人的商店街,街道整齊亮麗,許多大批發商聚集;素有基隆銀座之稱….

昔日「哨船頭」涵蓋現在義一、二路,至信七路,中正路至海軍碼頭一帶,概稱為哨船頭街

原來田寮港河出口處河水漫流,一片塗灘,大基隆(指現仁愛區)與哨船頭來往,須靠渡船交通,
後架設木橋一座,名為義重橋」(今金雞橋),便利行人,故前段靠河邊又稱義重橋頭

早期基隆市街的分布,以港灣南邊俗稱「大雞籠」(草店尾)的地方。

日治時期的前三期築港工程,增加了許多市區的土地,市區改正和築港形成的新市街,
成為日本人聚居的主要地區,如東岸田寮港、義重橋、哨船頭、鼻仔頭、三沙灣、西岸仔寮
和南岸石牌等地。

後來,日本人的集居區又擴及大沙灣、社寮、牛稠港和仙洞等地,基隆築港港給日人增加了
許多居住和就業的機會,也使基隆的日本人在當時佔有總人口數的四分之一。

大正九年(1920),日本首任文官總督田健治郎採行同化政策。
大正十三年(1924),因應港灣擴建及街市發展,乃公布實施市制。

昭和六年(1931) 實施市區地名改訂,市區改為町名,共有二十八町,也就在這一個時空下,
哨船頭街改為日新町、義重町,開啟基隆的銀座時代…..

清代末期,通判署設於市政府現址,臨近的山丘稱為小基隆山,山頂設有小砲臺。
日治時代的築港和市街改正工程,將小基隆山、鼻仔頭和鰲母島之間的海域填埋為新生地,
作為公共設施及日本人的生活世界。

並整理田寮河,將之築成運河,填築浮洲淺灘,大規模興建官衙(郡役所,基隆警察署),
金融機關,郵便局,病院等等,成為街區行政、金融、以及經濟中心。

明治四十四年(1911) ,日本政府在山麓興建神社,奉祀大物主命、崇德天皇二神,
初名為基隆金刀比羅神社;大正三年(1914)後,合祀天照大神、造化三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改稱基隆神社,一般人乃稱此山頭為神社頂

昭和十二年(1937),中日戰爭開始,日人大力加強礦業開採及工業生產,尤以食品、化學、
金屬及機械器具工業生產為主。由戰爭而引發的商業需求,也使基隆的商業活動日趨繁榮,
當時的商業區可分為兩部份:外貨批發商大部份集中在港灣東側今天的義一路、義二路附近,
經營者多為日本人;而傳統零售商則分布在今日仁愛市場一帶,經營者多為台灣人。

義重町現今義二路的位置

至今街道旁仍保留不少日治街屋….其中最具代表的當推位於路口的便利商店(原自立書店)

依據昭和四年的大日本職業別明細圖:

現今路口的便利商店所在位置,則是昔日的岸田吳服店….近年來街屋靠近信二路側的街屋
立面由承租的婚紗公司略加整理,已顯現出昔日之樣貌



原自立書局旁的國聯照相館, 日治時期為岸田喫茶部,是昔日日本人在此喝咖啡的高級場所;



 
另外位於巷口的松元蒲鉾店 是日治時期販賣魚板的小店家,
昔日
建築留存至今,深具日本文化氣息。

昔日哨船街尾部分仍保留不少五金批發商行,見證昔日之繁盛….

依據明細圖,街尾設有基隆劇場(稱為基隆座),落成於19081月;


號稱台灣「電影院之父」的高松豐次郎(18721952),1904年前後,受台灣總督府之邀來台,
以電影從事社會教化。陸續在基隆(基隆座)、台北(朝日座)、新竹(竹塹俱樂部)、
台中(台中座)、嘉義(嘉義座)、台南(南座)、高雄(打狗座)、屏東(阿猴)等
八個地區興建戲院。

考其位置,大致在今長榮飯店之所在….

加上位於義一路的公會堂(今文化中心),基隆俱樂部, 武德殿,消防署,憲兵隊,市役所,台灣銀行
基隆支店,以及日新橋對岸的基隆郵便局 等重要機關的設立,可以想見昔日義重町之重要地位;

如今除基隆市役所仍屹立於街頭外,

其餘的或拆除,或已改建,昔日曾經存在的如今都已不復見….

義重町的過往風華,怕只能在街屋的身影中探尋


0

2 留言

  1. pfnkzzhd 2012 年 3 月 6 日 於 上午 2:37

    祝你人氣旺旺旺~

  2. pfnkzzhd 2012 年 3 月 6 日 於 上午 2:37

    祝你人氣旺旺旺~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