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乾隆年間,這時有福建泉州人施長齡、楊志中以及粵人張振萬等至半線堡進行開墾,
以半線為根據地,向四方擴展,其中包含了半線堡以西至海,以北至大肚溪,包括今彰化市部份
、和美、鹿港、埔鹽、線西等地域,此時加上大肚溪口的北移,大大擴張了拓墾的面積。

埔鹽村座落於彰化平原中心,未開發前是一片荒野草地,原是巴布薩」平埔族狩獵區,
雍正初年,施世榜用施長齡業戶之名向清廷申請開發墾地或築塭,埔鹽村就是在此一
墾區範圍之內…..

施世榜向清廷申請開發該地時,
當地仍是一片荒野,由於長滿耐鹽分很強的「蒲鹽菁」
,冬季乾旱時地表上覆蓋一層白茫茫的鹽分,因而稱之為「埔鹽」。


根據史籍紀載,隨著施琅來台的有子、侄等共二十四個族人,
在攻台事
成之後,施琅受封為靖海侯,並回到福建坐鎮廈門,但施琅的族侄等人則以
施長齡墾戶」之名義留在彰化地區進行拓墾,發緣地便在當時的鹿仔港。



到了康熙中葉,施長齡繼續開闢東螺土地,出資建圳,引濁水溪之水灌溉農田,
其以灌灌彰化所屬田地達達八堡之多,因此又稱為八堡圳。

施長齡墾戶以「施世榜」為首,因此八堡圳又稱之為 施厝圳…..

埔鹽鄉南新村,位於埔鹽鄉公所西南方約一點三公里處。
古稱「南勢埔」,是由「頂南勢」、「下南勢」、「新庄仔」等聚落合併而成。


本村居民以施、黃、蔡、陳等姓氏為主,尤其施姓族人在此開墾甚早且勢力強大,
也為南新村留下古宅、古碑及豐富的文史素材和遺跡,其中現存兩塊與早期「馬芝璘堡
相關的古碑,其內容與埔鹽地區施姓族人土地開發與租稅等有很密切的關係,是研究、
探討埔鹽地區開發史的重要史料與見證。

根據南勢埔公館前的碑文記載可知:

埔鹽村周邊聚落俱為「施長齡墾戶」所開墾的範圍…..

再從進士第的門聯可得知當地的施姓應屬於錢江一派


施姓為鹿港三大姓之首,其中又可分為錢江(今福建泉州晉江市龍湖鎮前港村)
(或稱前港施)和潯海(今福建泉州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村)(或稱後港施)兩派,

錢江施居於鹿港街南區及碼頭區,而潯海施則居於鹿港街北區,
潯海所屬一派則幾乎多為施琅之直裔…..


埔鹽鄉南新村「餘慶堂」施家古厝為錢江派施雹於大正九年(1920)所建,
大木匠師是福興鄉一帶花讚師傅,彩繪為兩組匠師對場作,是日治時期當地重要仕紳
的私人宅院。

施宅為傳統閩式一進一院埕三合院,埕前設一院門,左右兩側各有兩隴護龍。
正身面寬七間,明間門扇為三關六扇門。正廳室內彩繪精美,木構架為穿斗式,
左右內護龍面寬內三間外一間,兩護龍間外側設有院門,入口門額題「奎璧連輝」;

左側外護護龍久無人居,近來才遭到拆毀。



施宅正廳內神桌、太師椅等擺設等一應俱全,牆壁上並留有各式彩繪及書法作品,
是當地重要的文史資產。

到訪之時天候不太穩定,
欣賞當中雨卻嘩啦啦地傾洩下來….

照片的品質不甚理想,

有朝一日再行前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