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十八社中的大屯社社址,其社址位於大屯溪下游近海處的番社前、番仔崙一帶(淡水鎮屯山里)
大屯庄一帶為大屯社社址分佈處,而大屯庄即今淡水區屯山里一帶,可證大屯溪下游的番社前、番仔崙
一帶確為大屯番社之所在。




關於大屯社

在清代台灣地圖中最早最精確的「皇輿全覽圖」中,清楚的標出「大屯社」,
位在兩條大溪間的河口處,就現今地圖比對,南邊當為大屯溪,北邊當為八連溪。
再就地名觀察,「番社前」「番仔崙」一帶,當為大屯社社址與部份領域所在無疑。


凱達格蘭族(平埔族)大屯社為最早在大屯溪流域定居的部落。
漢人於此落地,則約在清朝雍正年間,多由福建泉州遷移至此,以務農為主、漁獵為輔。

大屯溪人文生態環境,長期以來受到農業發展的影響,而衍生出農業相關之水圳、水車、
梯田、古厝、古道、橋樑、農產﹝水稻、地瓜、蔬菜、茶葉﹞等各式人文生態。

番社前位於路旁的三合院, 維持其純朴的風貌 . . . . . .


發源於大屯火山群中小觀音山的大屯溪,流經三芝鄉及淡水鎮,最後由六塊厝入海。
從地理位置看來,六塊厝往上游的方向,村落分別是溪口、石頭厝、番社前、溪底、
中和里、店仔、圓山村、菜公坑。













位於淡金公路轉進鄉道北5-1路口的石頭厝, 顧名思義有用石頭所興建的古厝




這兩棟三合院的古厝額曰德安居﹞,是陳姓人家所有……






德安居為屯山社區保存最完整的閩南式建築,約有百年歷史,
民們利用處處可得的石頭和耕作所翻搬的石頭,用在自己的居所作為奠基基礎與立基石牆,
地基石塊平整,石牆採人字砌法,門楣為安山岩,工法流暢,造型穩重。



門前曬穀場與花園造型均有特色,內有許多早期農具、廚具保存相當完整。









近年由淡水區公所舉辦「休耕農田景觀綠肥作物計畫」,以黃波斯、百日草、向日葵三種
綠肥作物,補助農家綠肥種子經費,鼓勵農家栽種花卉,讓休耕期間的農田種植,既可培養
地力又可以豐富鄉村景觀。

每逢花開時期,總吸引民眾觀賞及新人前往拍攝婚紗,搭配鄉間小路的自行車漫遊,
極具田野風貌特色。






石頭厝附近並有荷花田數公頃,
 
是北部濱海公路沿線上, 可以盡情賞荷之處所






「花海節」已成為本社區吸引遊客的社區景觀。

花海,古厝,人情味……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