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鹽行聚落是臺江內海沿岸的港口,位於洲仔尾北邊。

鹽行的形成與洲仔尾鹽場有密切關係,由於有許多鹽商在此設行

批發零售鹽巴,所以聚落命名為「鹽行」。

但是隨著洲南場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毀於水災,

導致居民四散,自此開始逐漸沒落。

後來在清嘉慶十年(1805)又受到蔡牽率眾侵擾影響,

道光元年(1821)、道光三年(1823)又受到洪水破壞。

在接二連三受到重創後,舊鹽行聚落在清末已逐漸荒廢。

民國35年(1946)新化大地震重創鹽行,

之後居民於省道台1線(中正南路)與南142線(仁愛街)匯合處

的西邊與西南邊重新建立聚落,也就是現今的鹽行聚落。

民國71年(1982)再將台1線以北地區設為「鹽洲村」,

慈靈廟西邊設甲頂村。

民國82年(1993)永康鄉升格為永康市,鹽行村也改成鹽行里。

民國107年(2018),有鑑於當地人口快速增長,

遂再將鹽行里一分為二,新增鹽興里,

範圍為省道台1線以西。

聚落地理位置鄰近中華民國國道永康交流道,

國道客運皆有停靠。行經本聚落的中正南路廠房林立,

是座工業區,帶動就業人口居住。

南側與北區鄭子寮以柴頭港溪相隔,兩地形成一日生活圈。

境內有兩間連鎖大型賣場家樂福與愛買進駐,

為當地帶來不錯的生活機能,

宗教信仰中心有鹽行禹帝宮與鹽行天后宮。

由於為戰後重興的聚落,

聚落內保存的古厝不多;

此間為其中較完整者…….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