芑豐居李氏家族曾是北海岸富甲一方的富貴人家,根據記載,這個家族是金、雞、貂、石等諸堡的
地主,其土地範圍涵蓋達基隆、雙溪、平溪、貢寮、石碇、深坑等地區,十分富有,不僅有錢,還有
權有地位,其正屋屋脊上的燕尾,就是身份地位的表徵。
「芑豐居」採三合院多護龍的形式,週邊部分護龍現已改建,但正屋及左右護龍都還完整,
但最難得的是屋前的半月形風水池以及後方的果樹,經歷了百多年仍然留存,完整保留了整座古厝
的風水形式。
位於金山清泉的「芑豐居」,是北海岸保留最完整的閩南式古厝,
其原始主人是李佈,於嘉慶七年(1802) 由漳州渡海來台灣,經過幾年努力,小有成就,
於嘉慶十五年(1810) 建造了「芑豐居」;
其後子孫興旺,於是又擇鄰地興建三合院,稱之為「新厝」。
同時其堂兄李富也在三界壇村興建房厝,以地勢較高緣故俗稱「頂瓦厝」,
「芑豐居」則因地勢較低而稱之為….「下瓦厝」。
這棟古厝是李家第十三世祖,也是來台第一代的李佈所建,建於嘉慶十五年(1810年)。
李佈,原籍福建漳州人,嘉慶七年來台,白手起家,經營有成。嘉慶二十二年時,獲賜
「汝顏進士」,於是返回漳州攜眷來台,此後墾殖經營,廣置田產,成為當時金、雞、貂、
石一帶的首富,並以「李芑豐」為墾號。
古厝為傳統的閩南三合院,左右各有雙護龍。
三合院的正廳屋脊有翹起的燕尾裝飾,顯示當年李家的顯赫地位。
古厝的屋脊,裝飾著琳瑯滿目的剪黏和泥塑題材…..
燕尾脊之下方位置有一泥塑的大象,取騎象之諧音為吉祥;象它亦代表著是清廉有象;
象的下方有泥塑的鰲魚,借其形驅避火害,具有防火之意義存在。屋脊的中央有一火珠,
具有鎮災避邪之作用。
古厝前院的外埕有一半月形的風水池,後方有茂密的竹林,符合傳統的風水觀念。
古厝建築則是下半部以石條堆疊做為基石,上半部以紅磚砌成「斗子牆」,這也是常見的紅磚
大厝的建築型式。
其後裔子孫亦曾得到過前清時期的科舉秀才;清法戰爭時曾參與戰事,並立有軍功;
光復後其子弟(李龍洲) 亦在金山鄉也曾經擔任過兩任鄉長等要職。
瓦厝五大落起,正身中脊雙頭翹,兩邊護龍內可相通,外牆壁面有槍孔,屋頂蓋哭笑瓦,
整排正脊頂剪花黏彩,連斗拱也彩繪,尚有門聯、石窗雕刻精美,上頭文句、圖樣逐項
代表吉祥意函,手工細膩,全出自名家之手。
至於一般人較少提及的新厝,就在祖厝附近,也有可觀之處。
新厝雖沒祖厝燕尾屋脊的華麗,但超過百年的石條地基及大塊紅磚,散發著極迷人的古雅氣氛。
尤其是左護龍門楣上的石匾刻寫著「家藏經史」四字,
顯示對於先人的自豪及期許。
古厝周遭的景況更加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