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六年(1697)郁永河來台採硫,行徑路過沙轆社;雍正二年(1724)南澳總兵藍廷珍平朱一貴
之亂後,曾屯兵於此。由此推知自古以來沙鹿地處海線交通的要道,中部海防的重鎮。本地漢人的祖先
大多來自福建泉州府,包括三邑人(南安、晉江、惠安)、同安與安溪等地。
例如「金福興商會」的陳姓家族,是從安溪來的移民;本地紡織業開創先驅,勝發商行起家的李姓家族,
唐山祖來自於南安;清乾隆年間曾參與反清活動的王勳,家族也來自於晉江縣。
社口地方的朝興宮,是海線地區年代最悠久的一座媽祖廟,迄今已有二百五十餘年歷史,
從此廟宇的位置可推知沙鹿起源最早的市街應是現今的和平街,當時具備街肆的雛型,然後逐漸
往南發展,在清領時期舊街(四平街)儼然成形。
日治時期,主要街肆道路轉到中山路(新街),成為南北交通要道,逐漸取代舊街,舊街因而沒落,
市集往西側發展形成現在大同街商圈。
乾隆初年沙鹿新庄的形成,聚落選在靠近北勢溪(今稱為竹林南溪)附近,媽祖宮井、王爺公井,
以及番婆井等湧泉為範圍,然後逐漸由昔日農耕機能轉變為工商業型態。
更進一步說,原為社口的一條街為起點向南延伸,從保安宮為中心發展為舊街和竹管市場。
經過時間的流轉後,如今市街重心轉移到商家雲集的沙田路、中山路、大同街等區域。
老街刻畫著閩、粵先人渡海來台開荒拓地的信仰及演進,
走訪四平老街的朝興宮、保安宮、玉皇殿及福利宮等,就能深入了解沙鹿一頁發展史。
朝興宮又稱為社口媽祖廟;
媽祖是閩南人渡海來台的守護神,日治時期除沙鹿街居民外,還有部分來自梧棲港的漁民。
創建於雍正十年(1732)是沙鹿最早建立的寺廟。
可惜已於近年拆除重建 . . . . . .
保安宮主祀三山國王是客家移民的主要信仰。建於乾隆十年(1745),早年從福建省汀州客家人
移入沙轆地區墾荒,隨身保佑平安便利膜拜,恭請三山國王神像,安座於今中正街福利宮址。
後因福利宮供奉的福德正神,無法抗衡每年數次的竹林南溪水患,造成附近居民生靈塗炭,
之後福德正神起乩建議換廟,將三山國王廟遷至現址,造成所謂的「易廟傳奇」;
玉皇殿是全省聞名「三間半」天公廟之一,早年由信士何聲良從大陸恭請玉皇大帝神像來台。
嘉慶十年(1805)旱魃為虐,民生維艱,大肚中堡53庄民(包含今沙鹿鎮全部和梧棲、龍井、大肚
部分村里),為求風調雨順,共議建廟供奉,
畫棟雕梁,美輪美奐,古色古香堪稱全鎮第一。
沙鹿玉皇殿廟宇古色古香,可媲美台南、新竹與彰化天公廟。
玉皇殿廟外牆壁有座石碑,是光緒 12年所立的「遷善社番勒所示禁碑」,乃當時官府召告的示禁碑,
可供後人了解當地「番」漢相處情形,提供平埔族曾聚居沙鹿的最直接證據;
四平街「成興商行」為早期舊街三大戶之一,建造於日治時期,擁有海線最美的巴洛克式山牆立面,
屋內保留舊店面吊貨用的天井,兩根洋式圓柱,建築風貌可窺見歷史一角。
這棟位於四平街玉皇殿對面的陳家古宅,為海線地區僅存的百年巴洛克風格建築,
日治時期因道路拓寬被拆除 1/3房舍,導致店面與涼亭不復存在,
但屋主刻意將側邊飾紋的 4樓高牆面完整保留下來。
鮮豔的紅磚與洗石子的渦形飾紋,顯現古色古香。
有「舊街」之稱的四平街,
不到 400公尺就有 數間 古廟,並有建造於日治時期的古宅,
混搭著地方風情與傳奇故事,
見證沙鹿街屋的歷史足跡 . . . . . . .
玉皇殿對面的陳家,就是我婆婆的娘家耶,聽說他們家以前是沙鹿地區有錢人,不知道和日本時代的沙鹿庄
長陳添丁有沒有親戚關係?另外,大大真的有找到那塊石碑嗎?我去了好幾次都沒看到
玉皇殿對面的陳家,就是我婆婆的娘家耶,聽說他們家以前是沙鹿地區有錢人,不知道和日本時代的沙鹿庄
長陳添丁有沒有親戚關係?另外,大大真的有找到那塊石碑嗎?我去了好幾次都沒看到
碑找到了,不是很好找,保存狀況很不錯.另外,合庫那一棟是日本時代的街役場
碑找到了,不是很好找,保存狀況很不錯.另外,合庫那一棟是日本時代的街役場
請問沙鹿有文史團體聚會嗎? 個人剛搬來沙鹿,很想參與相關討論,多些機會認識老街過
往。
請問沙鹿有文史團體聚會嗎? 個人剛搬來沙鹿,很想參與相關討論,多些機會認識老街過
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