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暉園位於廣東佛山順德大良街道,建於清嘉慶年間。為廣東四大名園之一,嶺南園林的代表。
清暉園原址原為黃氏花園。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順德杏壇人<黃士俊>高中狀元,官至禮部尚書、
大學士。為了光宗耀祖,於明天啟元年,在城南門外的鳳山腳下修建了黃家祠和天章閣、靈阿之閣。
清乾隆年間,黃家衰落,庭院荒廢。
當地龍氏碧鑒海支系21世<龍應時>得中進士,將天章閣、靈阿之閣購進。
該院歸龍家後,由龍應時傳與其子<龍廷槐>和<龍廷梓>,後來廷槐、廷梓分家,庭院的中間部分
歸龍廷槐,而左右兩側為龍廷梓所得。
龍廷梓將歸他的左、右兩部分庭院建成以居室為主的庭園,稱為「龍太常花園」和「楚薌園」,
人們俗稱左、右花園。
龍廷槐字澳堂,乾隆五十三年(1788)考中進士,曾任翰林編修,記名御史。
嘉慶五年(1800)辭官南歸,居家建園。嘉慶十一年(1806),其子<龍元任>請了江蘇武進進士
書法家<李兆洛> 書寫了「清暉園」三字書於園的正門上方,以喻父母之恩如日光和煦照耀。
園林經龍應時、龍廷槐、龍元任、龍景燦、龍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
逐漸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嶺南園林。
清暉園佔地0.34公頃,分為三個景區:南園方池,為園中水景區,
主建築物有澄漪亭、六角亭、碧溪草堂,以木製通花作裝飾的連廊與裝飾有嶺南佳果的游廊連接;
中園有船廳、惜陰書屋、真硯齋,花亭、獅子山等園林小築,掩映在綠雲深處,周圍廳敞欄疏,
徑暢台淨,濃蔭匝地,是園內景色最集中的遊覽區;
北園以竹苑為代表,樓屋櫛比,假山迎面,修篁夾道,巷院兼通,是園主生活起居之所。
整個園林空間主次分明,結構清晰。
其治園藝術,還表現在大量使用鏤空木雕花板、花罩、磚雕等裝飾工藝。
說到清暉園, 不能不述及<黃士俊> …..
清暉園原為明末狀元黃士俊府第,
與東莞可園,番禺余蔭山房,佛山梁園一起,被人稱為嶺南四大名園。
按: 黃士俊(1570-1655),字亮垣,號玉崙。順德人。明末政治人物。
萬曆三十年(1607)殿試位列一甲第一名(俗稱狀元),歷任翰林院修撰、太子洗馬、春坊官
、詹事府詹事、侍讀學士、玉牒館總裁、禮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官至首輔。
滿洲入關後,士俊未保晚節,剃發易服。清順治七年(1650)回鄉隱居。
再一個重要的人物即是<李文田>;
李氏早年即寄住在清暉園…..
按: 李文田(1834-1895),字畬光,號若農、芍農,諡文誠,廣東順德人。
咸豐九年(1859)進士,殿試獲一甲第三名(俗稱探花),屢次上書極言朝政得失。
歷任翰林院編修、侍讀,提督江西學政,官至禮部侍郎,入值南書房。
好學不倦,於天文、地理,無不通曉。公務之餘,勤於治學,對元史及本北水地研究尤精。
嶺南一代書法名家,對碑帖源流有深入的砧研。
園內的建築物曾多次重修、增補和改動,逐步構成完整的建築體系。
園內原有的一些實物,可以看到後人修建的刻痕。
船廳下面的匾額「綠雲深處」是乾隆帝之子成親王手所書;
惜陰書房旁邊的「歸寄廬」則是李文田辭官回歸故里時所題……
清暉園的建築藝術頗高,蔚為壯觀。庭園曲徑回廊,景趣盎然。
園內幽深清空,布局緊湊,步移景換;建築物形式輕巧靈活,雅讀樸素。
大量裝飾性和欣賞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
妙聯佳句俯仰可拾,名人雅士音韻尚存,藝術精品比比皆是,
不由得令人流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