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地區早期為農業社會,道路的發展亦由古早的牛車路、保甲路,演變成今日的道路。雖然近
數十年的變動,老街已失去古味,但走尋其間,仍能發覺若干蛛絲馬跡。
南港具有歷史意義的
老街有好幾條,如今多數舊貌已多不復存在,探訪舊街風情仍以中南街、東南街為主。


中南街
是南港區開發早期的一條街。

該街形成約當清末,日治時期時為運南港大坑(今舊莊里)、四份子(今九如里)一帶的煤礦,
從大坑、四份子至此街建有輕便道路(於30年前拆除),可將煤礦直接運到南港火車站。




此道路長約438公尺,寬約5.5公尺,北接南港路一段、南接研究院
路一段。




日治時期,台北至基隆間北基公路的闢建,中南街與北基公路成垂直狀態,
因當地人以南港路為軸心,故稱中南街為「橫街」。




光復後政府重新規劃里名,本區因位於南港的中間,被劃為「中南里」,
「橫街」也因位於中南里的重要地區,改為「中南街」。




在此道路上左右兩旁共建有一百多間房屋,有閩南式、日式、光復後的各式建築,
雖不華麗,但頗有古風,在南港的發展重心漸轉移至南港路沿線一帶,此街已然沒落,
但尚存有一段拱形迴廊的古式建築,及老式傳統的糕餅店、米店、中藥店、雜貨店,

讓人遊走其間,尚能尋舊街之風味、發思古之幽情!

中南街街底與研究院路一段連接。


彎向研究院路不遠處,從闕宅的東南門進入,便能看到古色古香的三合院大宅…..

根據「南安藍洋闕氏族譜」可知:




闕家祖先於兩百多年前由福建南安遷台,首先在南港白雲山麓(橫科頭附近)定居。
至遷台始祖第三代後才遷至南港近基隆河附近開墾,其開墾的地區舊名「東新庄仔」。

後來由於闕氏族人克勤克儉,在南港經營的產業日漸興盛,人丁也愈來愈旺,
故於大正年間,選定此址興建祖宅,材料全由海路從大陸運來,花了一年多才落成。

是謂–闕家古厝




南港的闕氏是由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二十九都蟹坑鄉藍洋厝遷來,

家族來台已歷二百多年,歷代刻苦經營,雖經土地政策變革,使其土地流失不少,
但其產業仍很壯觀,其房地產大部分都在南港區。





因族繁人多,產業又大,故自日治時期起,闕氏即為南港的大姓,後來其族人先後
出任鎮長、區長、民意代表,闕家至今在南港仍保有其勢力。

(闕山坑先生曾連續擔任四屆的南港鎮長一職…)




古厝背山面向池塘,屋朝東向,大埕分內、外兩埕,廣場原為泥土,後來舖上水泥。
正廳旁左右各有雙層護龍,正身門額為「德成居」,

左外護龍門額為「德嚴居」,右護龍則取名為「德復居」,
後者附有二層樓房,早期具有瞭望守衛、銃櫃樓之功能。








宅院前方的大池塘,後因拓建馬路回填大半,現也只剩下其右前方一小方。

可惜古厝保存狀況不佳, 違章的附屬建物雜亂,

為美中不足的一點….

山牆下的吊籃是整個建築最精彩之處。




若能整修,未嘗不能作為鄉土教學的據點?

(資料引用自 2001.06.30 吳木通 吳黛珊撰–南港老街探訪)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