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曆三十七年六月間,清大軍破澎湖,鄭克塽投降,寧靖王見大勢已去,決心殉國,
其五位姬妾深明大義寧願全節,相繼自縊於中堂。次日,寧靖王將五妃之靈柩安葬於南門
城外魁斗山後(即今五妃廟址)後亦自縊。
五妃廟原稱五妃墓,始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佔地約三千餘坪,為明寧靖王朱術桂
從死之姬妾袁氏、王氏和媵妾秀姑、梅姐、荷姐等五人合葬之墓。
墓址座落於今日臺南市中區五妃里,
民國七十二年(1983)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一級古蹟。
五妃廟葬著5名寧靖王的姬妾,她們合葬的地方,原稱為「魁斗山」,
此地曾是一處亂葬崗,五妃墓也十分簡單,直到清乾隆十一年(1746),巡台御史為收服人心,
命海防同知方邦基在墓前建廟,五妃墓才比較有規模。
五妃廟是一座墓廟合一的陰廟,前面是廟,廟的後面連著墓塚,
日治時期曾經大修,奠定今天的規模,民國66年也曾經整修,最近一次的整修在民國86年。
五妃廟坐西朝東北 ,是一座單進兩護龍的建築 ,門神彩繪太監手捧牡丹鼎廬,喻多福
多壽與多子,宮女手捧壺, 桃和石榴 ,喻獻花獻香與富貴薪傳。
昭和二年(1927) 整修時,當時台南州知事喜多孝治手撰「五妃之碑」、「弔五妃墓」詩跋,
這座石碑現在仍保存於廟旁。
周遭庭園寬闊、古樹濃蔭、草木扶疏。
至於明寧靖王墓則位於臺灣高雄市湖內區竹滬一帶,於民國77年2月26日公告為古蹟。
寧靖王<朱術桂> 為明太祖九世孫遼王的後裔,明永曆十八年,隨鄭經來臺。
明永曆三十七年,鄭克塽降清,寧靖王自縊而死,鄉人感其忠義,將他和元妃羅氏合葬
於湖內村棚仔林中,並築偽墓一百多座,以混洧清軍的搜尋。
直至大正初年,鄉人才修墓立碑,
至民國66年,竹滬、湖內兩村村民,更籌資重建,而有今貌。
獨留愛妃之青塚在魁斗山之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