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孝堂創建於日治大正十年至十四年間(1921-1925),由鄭氏人士集資興建,作為宗祠,
原址於宜蘭市聖後街。
今作為傳藝中心園區內傳統家廟建築的展示空間,室內依傳統格局
擺設佈置家具器物,以推廣傳統祭祖儀式活動且兼具街區導覽中心
之功能。



廣孝堂」原為鄭氏家廟
於籌組創建時之原稱為「廣孝會」,殆建築完成後始改稱為「廣孝堂」。

廣孝堂」自大正十三年(1924)創建落成以來,至今已歷經七十九個寒署,


原座落宜蘭市聖後街,因受都市計劃的道路拓寬,必須拆除;
但在相關人士及宜蘭縣政府的協助下,得以拆遷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內,
移建時盡量保留原有木構件,力求恢復建築之原有風貌,以獲得完善之保存與維護。






就建築藝匠而言,「廣孝堂」具備潮州師傅的建築風格,在宜蘭傳統建築中亦屬難得:
因有宜蘭本地匠師參與其中,使其亦略帶有噶瑪蘭匠師建築手藝:



加上未經整建,仍保有最原始之風貌,因此,對研究宜蘭家廟建築與在地匠師之建築手法方面,
「廣孝堂」皆具備了重要的建築價值。






格局為面寬三間,進深五間,屋頂採硬山式,鋪紅瓦,出燕尾翹脊。
前步口廊設彎桷捲棚,廊前有踏階,廊內立兩根圓柱,圓柱上雕有陰刻楷書對聯日:

名山前拱樹色青蒼呈淑氣,秀水後環汲光瀲豔獻精華」。





步口廊明間施六角磚地鋪,次間為尺二磚斜鋪面。
正面明間立三關六扇門,板門書寫「祖澤流微」且留有菱花式銅質門環,門環雕飾
鏤空八卦的傳統圖案。


門楣上有精緻的門印刻有「詩」「禮」二字,蘊含「詩禮傳家」的深遠意義。


側立面近前廊處,設圓光門,山牆上則開有以綠釉花磚砌製的磬牌形通氣窗。
整座牆會為紅磚丁順砌,牆基為洗石子造面開四個磚砌窗,中間兩窗設組砌花窗,
外為磚製直櫺窗。




整座建築外觀顯得簡潔大方。

室內屋架採十六架前後用柱的結構,明間屬抬樑式架構,四路則施擱檁式屋架。
前廊步口通樑上不施瓜筒只置尖峰筒,筒之前後兩面皆出栱承桁





樑枋皆屬方材,方柱抹邊,帶有客家匠派的格,
柱上可見安金的倒掛蝙蝠銜對聯,形式莊嚴典雅。


棟架多為黑色並上彩畫,彩畫雖已模糊但依稀可辨…..



神龕內的餘塞板留有大正十四年(1925),為了家廟整修各地捐款者的姓名紀錄,
有來自新竹、台北、基隆、暖暖、花蓮港及宜蘭本地的鄭
氏宗親,其中最有名望者
乃新竹鄭家的<鄭肇基>,彌足珍貴。

說明了當時各地宗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顯現同姓族人崇敬祖先之美德。




(部份資料引用自: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網頁)

根據記載: 家廟中原懸掛有舉人<鄭家珍> 之文魁匾額,如今不知移置何處?

不過據悉其人並非宜蘭鄭氏一族裔孫,乃取其同宗之共榮罷了。



宜蘭鄭氏家廟雖經拆建, 許多構件已非昔日原物, 

不過, 對照原本同樣位於城內而如今早已拆除殆盡的— 
游氏家廟「立雪堂」、「盛蘭堂」等而言 ;

多少還留著些安慰 . . . .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