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鄉誌記載,大樹原為大樹叢林遍野荒蕪之地,鄉民大致落居於小坪頂及姑婆寮等處。
大正九年(1920) 地方改制,原有小坪頂及姑婆寮二區合併為大樹庄;光復後由於地方繁榮,
人口快速增加,改稱為大樹鄉,由原有之十三村,增為到目前的十八村。

當地原為平埔打狗社、搭樓社社域,
十七世紀,荷蘭人曾於姑婆寮、竹仔寮駐兵停留過。

漢人開發始於明鄭時代,鄭氏部將吳燕山以優勢武力逐平埔族入山,開發通嶺坑、大樹腳、
坪頂、後協等地,之後,漢墾戶大批湧入,黃富、
希元、莊姓等墾戶陸續進駐,在大坪頂
、攀桂橋、姑婆寮等地進行成片開發,



正年間龍目井、小坪、竹仔寮(合稱阿猴林)聚落林立,
道光年間鳳山知縣曹謹又於九曲堂開鑿曹公圳,灌溉良田,墾業大成。




其中姑婆寮是泛指現在的姑山村、大坑村、三和村等地一帶,
在當時傳說山寮中有一位姑婆而命名。


又傳咸豐年間村民原在高屏溪中高灘建屋, 日治時期高屏溪在里港至東港沿岸建堤防,
不料卻引發溪水暴漲,而將村民房舍與
地沖失,村民便全部移居姑婆寮高地。

經文史學家考證,姑婆寮為平埔語的音譯,意指肥沃的土地。



大樹鄉境位於高屏溪西側,山多平原少,以姑婆寮的平原腹地最大。
早年的姑婆寮段,涵蓋大樹鄉北區四、五個村落。

姑婆寮山頂上有一座莊家古厝,是鄉內僅存的四合院三落閩南式建築。
(ps: 另篇報導)

再前往姑婆寮山頂的途中,有一黃家古厝,門額江夏堂…..





三合院古厝秀麗可觀,尤其牆面上的書卷泥塑有其清秀之美。

字裡行間可得知古厝建於昭和四年(1929),迄今也有約八十年歷史…..

可惜屋瓦已翻新。


此古厝並無記載,但就地緣關係推論: 此戶人家應同樣衍派於大坪頂的黃氏宗族。

話說黃氏開基祖為黃富(在大坪頂黃氏公有土地仍有其墓),因原鄉故居地
生活困苦為躲避債務,隨鄭成功軍隊來台後,最後屯居於依山傍水的大坪頂;

其後世子孫分為三支:
一支遷至井腳村,一支遷
至小坪頂,一支留居大坪頂,並分以江夏、紫雲為堂號。


姑山村(今改為姑山里)的北邊為大坑村;

本村現有德佳、大坑、洲仔等三庄社,其中大坑為中心,有一條自然而成的大坑溝,
故命名為大坑村。自991225日因縣市合併後改為大坑里。





在大坑路旁竟發現有兩棟日治建築風格之街屋對街而立,




右側街屋看似普通商店金利發,左側街屋則是另一商行…..協和興




從山牆上的姓氏泥塑及門廊下匾額之抬頭來看,這是間顏家洋樓。
騎樓廊下懸掛有匾,可知房屋主人為顏水生先生,

洋樓建於民國丁酉年,經查該年為1957, 顯然已是光復後所建…..
(ps: 光復初期的民居建築仍常保有昭和年代建築之工法特色)


無論如何,
該宅主人必然是當時有勢之人。







0

2 留言

  1. gszvz 2013 年 5 月 8 日 於 下午 11:16

    母親節到了 祝天下媽媽都快樂

  2. gszvz 2013 年 5 月 8 日 於 下午 11:16

    母親節到了 祝天下媽媽都快樂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