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一詞,引據早期平埔族群巴宰海族Pazih岸裡社群將草埔稱為「阿河巴」,福佬語取
其尾字加尾音,稱為「巴仔」,後來文字記載為「壩仔」或「埧雅」;大正九年(1920) 改為
大雅」,延用至今…..


筏子溪原貫通本地,因溪流處處
滿佈堆積的石頭,故因名「壩仔」。
粵人稱「壩」為「埧」,又因當地環境幽雅,故將「壩仔」改稱「埧雅」。

大雅區舊稱的「壩仔」,就以狹義而言,專指現有大雅里之街區附近一帶。


在祖籍移民方面,本區早期的開拓者,都來自福建與廣東,
尤以漳州、泉州同安、粵東潮州等地區移民最多。

18世紀中葉,清乾隆年間,有廣東人張振萬氏渡海來台拓墾,從事墾植,大雅開發即始於此。
後來福建閩人大量移入,遂成閩人聚落。


主要以張姓、蔡姓、廖姓、吳姓、朱姓、陳姓等家族的分佈為居多。

境內西部緊臨大肚台地,台地縱走於西半部,其東麓山坡地,海拔約300公尺 左右,
統稱為橫山群,其偏南之區域即所謂之下橫山…..


橫山在清朝以前是大雅庄最早開發的地點,為當時的政經中心,
由社口經大雅橫山店仔至西
大墩﹝西屯﹞、犁頭店﹝南屯﹞達烏日的要衝。




日治
初期大雅唯一的派出所(據說於今永和宮拜亭左側之房舍)亦設於橫山店仔
爾後陸軍大道﹝中清路﹞開闢完成,遂將政經中心移至大雅村。



橫山村的張家古厝-「謙興堂」,清咸豐十一年(1861),為<張壬梓> 所肇建,

歷年來迭經增改建,才成為現今一進三落護龍外內院門
之形制樣貌。





張任梓之後世<張斐然> 曾擔任區長,其孫亦曾任大雅庄庄長,
光復後之<張啟三> 亦曾出任大雅鄉長及第六、七屆台中縣縣議員
可見張家與大雅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古厝占地面積約七百餘坪,院前半月池,營造風生水起納氣聚財意象,
邸十分寬闊,門樓面寬三開間,設於右外護龍側端,牆身厚實堅固,而緊連左右
種植莿竹叢,形成天然屏障,成為對外的第一道防禦線。

門樓上書「西庚獻瑞」,與龍井林家相同…..




內埕門樓則題有「長發其祥」…..均取其吉祥之意。


正廳為三開間,左右過水廊已改為密閉的房間,
正廳
前有燕尾脊大門,左右院牆上有磚砌的對稱窗櫺。

五、六年前正廳與院門曾進行整修,重新粉刷的色樣與更新用料,但稍感失調。


左外護龍之土埆牆木窗均維持原樣,馬背山牆「穿瓦衫」,形成古樸的美感,

頓生思古之幽情。

(部份資料引用自: 319旅行事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