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清真寺(或稱台北清真大寺)位於新生南路,是伊斯蘭教(台灣亦稱為回教)於台灣著名且
重要的禮拜場所。台北清真寺落成於1960413日,由台灣與沙烏地阿拉伯共同籌募興建,設計
建築者為知名建築師楊卓成先生,由殷之浩創辦的大陸工程公司建造。


1999629日,台北市政府正式勘察認定台北清真寺為市定古蹟。

話說位於福建南部的泉州約於1350年代開埠,成為當時中國對外主要港口之一。
當時不但信奉伊斯蘭教的元朝將其穆斯林思想傳入該地,更有遠來自阿拉伯經商商人的將其宗教
宣揚引進,因此有不少漢人皈依伊斯蘭,成為穆斯林。


1661鄭成功攻下當時由荷蘭統治的台灣,隨同登陸台灣的福建軍民也有不少穆斯林。




他們大部分是來自泉州的郭姓漢人。以郭氏家族為主的穆斯林漢人,不但於鹿港定居,
並建有台灣首座清真寺,不過因為缺乏宣揚該教的依瑪目人才,當地維持伊斯蘭信仰的
穆斯林人數並不多。



伊斯蘭教於台灣真正大有進展是1949年國共內戰後,隨著白崇禧與馬步芳等知名人士來台定居的
大陸籍20,000名穆斯林教眾。

這些大都是軍人、公務員、教員的穆斯林,主要居住地點分為台北市與高雄市。
另外,1954年也有一批自滇緬邊區游擊部隊撤退來台或自行移民的雲南穆斯林,聚居在台北中和、
永和及中壢龍岡等地,以眷區型態維持本身信仰。



1980年代前後,因政府與許多中東國家的政經交往密切,穆斯林人數呈現一定成長,
人數大致從20,000人增長到50,000人。

估計現在大概有五千位穆斯林定期參加主麻聚禮的傳統回教禮拜。


1948年,位於台北的首座清真寺是由常子春、鄭厚仁捐費改造日式房舍充當,
地點位於今台北麗水街。

1950年代末,台海時局穩定,政府積極拓展與阿拉伯伊斯蘭教國家邦交。
為因應接待阿拉伯國家官員來訪,當時「中國回教協會」理事長白崇禧與外交部長
葉公超提議興建具有伊斯蘭教色彩的大型清真寺。

經台灣政府、沙烏地阿拉伯與幾個中東國家共同籌募後,委由知名建築師楊卓成設計。

1958年,回教協會選定新生南路現址開始建造寺院,並於1960413日完工。


台北清真寺採用阿拉伯建築設計,並參照伊斯蘭教法規定。

建物含圓頂禮拜大殿、洗淨水房、禮堂辦公室、圓柱拱環長廊、喚拜尖塔與庭院圍籬等。


建物主體結構為鋼筋水泥,拱門門眉與其多處外牆皆有其馬賽克圖案裝飾。

除此之外,兩旁圓形石柱則以斬石加工,主要門窗採大型落地式設計。


外側兩座喚拜塔樓高逾二十公尺,高聳入雲。

建築壯觀宏偉,高聳入雲,美崙美奐…..

由於穆斯林的禮拜是相當神聖的,非教友的造訪對部分教友而言是一種干擾,


因此進入禮拜堂內部參觀並不受教友歡迎。

造訪台北清真寺,發掘建築之美,

遵守該有的禮節,不必擔心被拒於千里之外。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