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港是日治時期全台第一大港,特別在日治初期,為十分重要的運輸點,加上成長的人口、
軍事及船舶用水需要,台灣總督府特命英籍的威廉勃登William Burton)及其學生濱野彌四郎
,一同來基隆勘察,最後選定暖暖溪上源的「東勢溪」與「西勢溪」匯流處為水源地




西元1898年動工,四年後完工,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

日治初期,總督府為了解決台灣當時的衛生問題,於1896年提出建設上下水道(給水、排水)
設施計畫,1987年巴爾登結束第二次調查後,提出《基隆水道工事調查報告後積極實施衛生
改善工作,1896年基隆衛生工程調查與設計開始進行》,建議將基隆水道的水源設置於暖暖街
西側的西勢溪上游地帶,設置水厭儲水及淨水廠。

1898年基隆水道工程動工,1902年完工,十月正式開始給水。
暖暖水源地又於1908年、1917年、1923年分別增設濾過池、濾過井、淨水池、淨水井等工程。




光復後由水源處接管,
並改名「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一區管理處-新水給水廠、暖暖淨水廠」。




 
暖暖小歸小,卻擁有全省歷史最悠久的水庫…暖暖水庫

暖暖水源地則是全台第二座水源地,它的開發建設稍晚於淡水水源地。




暖暖水源地原只是攔住西勢溪水流所建的儲水池,後因儲水池存量供不應求,於是在更上游
的西勢溪兩岸山陵逼近處興築水壩,並在1926年完工。


暖暖水庫原名「基隆水道儲水池」,一般人又稱為「大埤」,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水庫。
為防止水源污染,讓市民有乾淨的用水,目前列為水源保護區,禁止遊人釣客進入。

因此無緣進入一窺究竟….. 

暖暖淨水場八角井樓位於坡地上,利用坡地高差與物理原理,依次設計沉澱池、過濾池及
淨水池,省能的進行分水、淨水。

建築群多主要為裸磚構造,八角樓(分水閥)以裸磚構成,上、下環有白色洗石子,
屋身各切面皆開高窗,入口形式為磚砌弧拱;過濾池水閥為立方形建機房,材料、
形式與八角樓相似;



位於淨水廠下游的幫浦間屋身及開口部則飾有洗石子環帶,四角以假柱予以強調。
 

這也是水源地內唯一容易親近的歷史建築….


水源地內綠蔭成林,是市民休閒的重要據點。





東勢溪與西勢溪交匯處的小廟…..石柱的紀年顯示其年代之久遠。


2007
年,暖暖淨水廠登錄為文化景觀,
連同基
隆市的仙洞巖,成為當時全國登錄的七處文化景觀之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