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地區(景美、木柵、深坑、新店、坪林、石碇)在清治時代
都劃為平埔族群秀朗社地權範圍之內,秀朗社原住民是屬於漢人
所謂的平埔族「熟番」。
雷里社、秀朗社(平埔族最大社群)之地權範圍,
其中包含整個景美溪流域,雷里社的社址在加蚋仔莊(今臺北市萬華區)。
秀朗社社址則在雷里社隔新店溪對岸南方數里的秀朗莊(今永和區秀朗地區)。
後來秀朗社往南遷至新店溪上游西岸之挖仔莊(今新店市柴埕里)。
根據伊能嘉矩訪問秀朗社後代,
他們說秀朗社是漢人所命名的,平埔族則自稱Wara社(挖仔社)。
事實上,恰恰相反,秀朗社是平埔族人自稱,
而挖仔社則為漢人所命名。
霧裡薛社可能為今之木柵(政大附近)。
了阿八里社,其位置在雷里社與公館石壁潭之間。
新店溪的擺渡,始於清光緒7年(1881),新店溪上游到中游有
九個渡口,新店渡為現今僅存的人力擺渡渡口。
早年新店渡是新店唯一
進入灣潭、直潭、塗潭以及屈尺等山區的交通樞紐,
在道路陸續開通後,此處漸已成為假日休閒的觀光景點。
新店的名稱起源有多種說法。
其中一種說法提及於乾隆年間,相傳當時來自福建省泉州府的林章存等人,
在通往烏來山區、出山口河階地的道路旁架設小屋,開設店面銷售雜貨
或與山區原住民交換貨品,並逐漸發展成店鋪街。
當時因店鋪沒有正式名稱,往來路人習以「新店」稱呼之,
以便與較下游的店仔街(店鋪街,指今日的大坪林地區)
區別,而成地名。
但又有一說指出林章存的店因在大洪水中遭沖毀,
後經重建,為了與原本的舊店做出區別,
而將其稱為「新店」。
另一說則是在嘉慶、道光年間,由閩南墾首陳合發、李詳記等人
合資招募泉州佃農至台灣開墾。新到的移民將當地原住民泰雅族
驅逐至灣潭,並在碧潭東岸相當於今日新東、新西二里的位置處
興建店鋪逐漸發展成商店街。
為了與大坪林的店仔街作出區隔,而稱呼為「新店」。
最後一說則認為新店的發展是由官府起頭,
在光緒十一年(1885)時,在新店溪上游的屈尺地區(今屈尺里)
設置撫墾支局,做為與泰雅族原住民交易的場所,
並將其稱為「新店」。
至於新店一名首度被用作正式的行政單位命名,
則是到日治時期的明治四十二年(1909)在此地區設置的
新店支廳,後於1920年改設新店庄,
1943年升格為新店街。
1945年戰後,改制為隸屬於臺北縣轄下的新店鎮,
直到1980年7月1日配合人口的增加改制為新店市。
2010年12月25日臺北縣改制升格為新北市,
新店市也一同改制為新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