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燈塔創建於明治三十二年(1899),所在地山丘海拔約30公尺,加上燈塔高達40.2公尺。
基隆燈塔管轄範圍頗大,除基隆港防波堤大小燈竿外,八尺門、安瀾及野柳燈竿都屬其管轄。
基隆燈塔所在之山丘海岸奇岩、怪石林立,遠看有如人群,稱「萬人堆鼻」。

為顧及航行船隻安全,日治時期早期便開始以炸藥清除暗礁;
光復後隨台灣經濟蓬勃發展,西岸碼頭不斷擴建,附近海岸全成為港區設施,
已看不出昔日萬人堆的景象。




 

基隆港於光復之後,由於進出船隻遽增,為維護基隆港海路運輸的安全,海關決定在基隆港西岸
的球子山上,增建一座燈塔。
這是第一次由國人自行設計施工的燈塔,與蘇澳燈塔同為白色四方形……




基隆燈塔興建的年代已經相當久遠,始建於明治三十二年(1899),當初是為了標示位於港外
的新礁險灘,後來於民國五十一年改建成今貌,塔高11公尺,燈高則有40.2公尺;

相較於基隆燈塔,位於比較內陸的球子山燈塔則建於民國四十五年,位於火號山山頂(又稱
球子山)的軍事管制區內,塔高11.9公尺、燈高122.2公尺,興建目的是希望與基隆燈塔形成
一條直線,引導日漸大型的船隻避開新礁險灘。




民國八十年代,新礁險灘炸除,球子山燈塔功成身退,引導的功能由基隆港區的
各個燈桿取代,因而原本的白色建築被漆上綠色,停止發光。

因仍位於管制區中,只得於山腳下仰望….



從清同治七年(1868)以來,都由海關管理的燈塔,102年起開始由交通部航港局接管,
原財政部關稅總局海務處員工也納入航港局。





目前台澎金馬地區之燈塔及其他助航設施,計有燈塔34座、燈杆44座及雷達標杆14座,合計92座。
其中有1778年啟用的漁翁島燈塔、世界獨一無二的武裝鵝鑾鼻
燈塔、獨特蠟燭台造型的野柳燈杆、
遠東最高的銑鐵燈塔─目斗嶼燈塔、海拔最高─蘭嶼燈塔及已列為國定古蹟的東莒島燈塔。





其中已有六座燈塔開放參觀。
日後將陸續開放其他地點適中、景色優美的燈塔;朝與觀光結合的方向努力。

基隆燈塔面對基隆港灣,可遠眺雞籠杙…..景色非常優美。




日前試圖探訪,在門口即被告示牌所阻, 只得略為遠眺窺視 ;

之後上網搜尋發覺已有遊客得以進入一覽,

遂再次前往,果然未遭阻撓,得以一窺其秀麗的風貌…..
(ps: 燈塔管制區內仍未開放)

匆匆在門口拍些照, 加上天氣不好照片並不理想…..

職勤人員的告誡下無法進入,不過網路上卻有不錯的照片)







燈塔的入口位於太白莊貨櫃場大門旁,途中發現有疑似砲臺之石砌駁坎;

經查資料:  有同好考證認為此即為岸鱗敦砲台
因所在的峽灣上,當地人稱此海岸為萬人堆,
故稱之為岸鱗敦砲台。

只是一切隱於雜蔓之間且無相關佐證資料,
不知是否屬實?

(按: 依古地圖看,此非岸鱗敦砲台,有可能是白米甕砲台的附屬設施)

倒是認為,

以基隆砲台周遭景色之美的條件下,若能闢建步道與白米甕砲臺台等景點
串連,應能吸引不少遊客來此一看大船入港的景致…..

一如旗后燈塔。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