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前設立打猫區,隸屬嘉義廳打猫支廳,管轄打猫南堡內之

打猫街、東勢湖庄、菁埔庄、蕃仔庄、雙援庄、竹仔腳庄、好收庄、

崙仔頂庄、頂藔庄、新庄仔庄、田中央庄、江厝庄、牛斗山庄、

鴨母坔庄、牛稠溪庄。

大正9年(1920)台灣地方改制,日本官方認為「打猫」地名不雅,

在日語中「猫」被視為是「貓」的異體字,所以「打猫」兩字的發音

被發為「打貓」的「Da-byō」,

之後改以日文漢字近音詞「民雄( Tamio)」轉譯,

在此設置「民雄庄」,劃歸台南州嘉義郡管轄。

根據嘉義管內采訪冊記載:初雙福莊轄屬打貓南堡,

日治初期改隸打貓支廳打貓區。

再據民雄鄉志,大正九年雙福莊與隸屬打貓支廳大崎腳區的

塗摟莊及埤角莊,合併成雙福保,改隸屬民雄庄;

光復後仍沿用墓地及農田開發成民雄工業區,

人口驟增,遂於民國八十三年脫離本村轄屬,獨立為福樂村;

自此,雙福村即維持舊雙福莊及塗摟莊的現今規模。

雙福舊名「小定厝」,道光年前稱雙福,

光緒年間由雙福、塗樓、埤角等莊合併而成。

清朝時,雙福村屬打貓南堡,

塗樓、埤角兩莊即屬打貓支廳下之大崎腳區。


大正九年(1920) 改行政區域,合併改屬民雄庄雙福保。

光復後仍沿用舊名稱雙福村。

根據黃氏後裔所述,黃家祖先約於清康熙末年間,從漳州詔安縣二都

流輸保江塞角敬囗社,舉家渡過「黑水溝」,遷於今之雙福村,

來之時篳路藍縷、荒煙蔓草、舉步維艱,在雙福村山下蓋間「草厝」

暫時定居,「小定厝」也就是雙福村舊名由來,

亦是現今黃家祖厝原址。


清康熙年間,原籍漳州黃家十二世開台祖黃廷秀,

攜子黃受爵、黃佛生舉家來台,選定本村為永久根據地。

十三代祖黃受爵、黃佛生分別有三子(一不傳)、九子(三不傳)發展。

再歷五代至十七、十八世,約二百年的安身生聚,繁衍近五十戶人家,

至此本村為清一色單一姓氏家族。

此墓即為雙福地區黃姓之祖墳。

孝男中欽賜是否即為長子受爵 ?

加上有孝男佛生之名,

可確認此墓勤慈高氏應為

開基祖黃廷秀之元配。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