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重現深坑老街早年古樸風貌,從2008年起新北市政府就將深坑老街列於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


規劃重點在於重現古蹟保留及現代生活的融合與共存,城鄉局針對騎牌樓保存與修復,擬定獎補助辦法,

希望以獎勵的方式鼓勵老街的居民踴躍參與老街的風貌保存,工程於20129月順利完工。





深坑地區和拳山堡其他地區(景美、木柵、新店、坪林、石碇)一樣,在清代都屬平埔族秀朗社所轄

漢人來到深坑開墾時,必須先得到土目及番業戶的同意,給予相當的代價,才能取得墾耕之權。

早期漢人來萬順寮溪南開墾,大致是沿著寬約一百五十公尺到五百公尺的河岸平向東拓墾

 



先民之所以沿河拓墾,其原因之一是距離河岸近,取水灌溉均甚方便;

此外深坑屬山區,交通不便,利用水路來得便利,是以居住河邊取其近便。

 






深坑地區的墾拓主力,即吳、高、陳、張、潘、黃及番業戶韓敬元。

之後阿柔、麻竹寮、烏月、旺耽、楓仔林,甚至溪北的土庫,都是以這七股為主力,

從乾隆末年至道光初年,完成了深坑的初墾。





深坑老街,又稱為深坑街,昔日為販賣茶葉及染料的熱鬧市集。

1915年,日本人實施「街道改正」計劃改建成有「亭仔腳」的立面街屋,與迪化街、

三峽老街的形式類似,但較為樸拙。




深坑街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當屬「德興居」。

約有百年歷史,用材及雕刻十分講究,騎樓的巴洛克式雕花立面,在當時無出其右者。

牆頂上的裝飾以法國式的草花為主,因為具有厚實及立體感。





 

昔日總是被雨棚等遮掩而未能盡窺其貌;此番倒是展露無遺….



重整後的老街雖然其中不少立面是重新營造兒來,卻不礙其原始風貌的呈現,

畢竟與其讓其老舊,不如重新給予其生命;

深坑老街的新風貌,未嘗不值得期待。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