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饒庄,見於《臺灣府輿圖纂要》。大饒之名,取居民多來自饒平。
周璽《彰化縣志》中提及有火燒庄,可見同治以後,火燒庄就改名大饒庄。
居民以坑邊大房張氏為多,建有張氏家廟有義堂,為大房祖厝。
其它聚落如公館邸和埤仔頭也都屬坑邊大房。
火燒庄也是員林早期漢人聚落之一。
之後並以它為核心,向外發展,形成今大饒里較大的區域。
張姓為員林第一大姓,其祖籍地絕對多數來自廣東饒平,共同始祖為張氏饒平肇基公張開盛,
派下可分坑邊、葵坑、馬崗、烏石四派。
目前張姓主要分佈於大饒、大明、溝皂、中央、崙雅、振興、林厝、惠來等里。
大饒里清時統稱『火燒庄』,日治時期為台中州員林郡員林街大饒一保。
本里居民初以張姓為主,清河堂第九世遷入繁衍數眾至今。
最早居民應該是潮州府饒平縣元歌都瓜園社保溪坑邊村的坑邊大房第十世張子華(剛直)、
張應和、張文敞叔姪、第十一世張友經等。
坑邊大房另有十四世張克寧(鵬程) ,在嘉慶二年(1797 )來台,先居火燒庄,後移居員林北門街。
坑邊二房也有族人來火燒庄,第十二世張宗維就住在大饒,
另外饒平縣元歌都蓮塘社葵坑鄉烏石樓的葵坑張氏第十三世張利爐入墾大明里,建有追遠堂。
溝皂庄則是饒平坑邊二房張氏的天下,
第十世張子永,乾隆年間偕二子張文兆、張文懇來台居溝皂,另十一世張輯徽及十三世張高陽都居溝皂。
此外還有十三世張孔彭、張孔鯉兩兄弟至溝皂定居時,建張氏家廟有慶堂,俗稱二房祖厝。
今天的大饒里幾乎是張姓的天下……
饒平張姓仍是員林最大姓,家廟位於南端的大饒。
從市區走員集路(141縣道)往南,經過東西向快速道路後的左側,小巷口立著「香山寺」簡易牌樓,
從饒明社區進入,蜿蜒小巷到底,眼前豁然展開稻田,張氏家廟便面對這片東方的開闊。
創建於明治三十五年(1902)的張氏家廟「有義堂」,在九二一地震後毀壞後重建,
但大抵仍維持南方廟祠形式舊貌,前方半月形的風水池,種滿蓮花。
位於有義堂右前方不遠處的「追遠堂」,葵坑派張姓族系於明治四十一年(1908)創建的家廟。
目前仍維持舊貌,據說內部的彩繪精彩, 只是大門緊閉, 無緣入內…..
來自廣東饒平的員林張姓,本是客家後裔,
不過隨著時間的演進,他們被周遭的福佬人同化,
形成所謂的—福佬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