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頭港溪是台南市鹽水溪的支流之一,又稱石頭溪,

過去直接流入臺江內海。

柴頭港溪發源於臺南市東區後甲一帶,

向北流過小東路後成為北區與永康區的界河,

之後於鄭子寮橋注入鹽水溪內。

柴頭港溪,一名石頭溪。

港指海口或溪海交會處,可泊船或小舟溯潮水而上;

坑指源淺有涓涓細流而不成河。

「石頭」之得名,乃因坑內散布甚多的海相化石;

至「柴頭」一語,即俗話「神主牌仔」。

按,台語諱稱人死後殮尸棺木為「大柴」,避不吉也;

而棺木前案頭的神主牌仔諱稱「柴頭」。

柴頭港溪為府城北郊永康里與武定里的界河。

柴頭港溪俗稱「石頭溪」,1652年荷蘭人所繪製的17世紀安平圖,

曾為府城海陸交通的運輸地點,被荷蘭人譽為 「綠谷」,

乃兩岸林木茂密的河谷之意。

日治時期更名為「八千代川」,

寓意萬年永遠美好的意思。

但由於城市的發展,

柴頭港溪的上游從勝利橋往源頭的部分

大致上已經加蓋,

後段也因為排水規畫欠佳,

水質不甚理想,有待改善……

河岸部分屬昔日鄭仔寮區域,

鄭子寮地名由來,因部落鄭姓居多,因而稱為「鄭仔寮」,

古時隸屬於外武定里鄭仔寮庄,日治時期大正9年(1920)市街改正時,

更名為「鄭子寮」大字。

光復後地方自治開始,命名為「成功里」,

以為紀念鄭成功開台整治的豐功偉業。

民國91年(2002)鄭子寮行政區劃分為成功里與成德里,

福安宮就坐落於今北安路陸橋附近。

期待柴頭港溪在晨光中,

展現其歷史的面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