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郭氏古宅建於日治時期大正八年(1919 ),原為日治時期內湖庄保正–郭華溪
的居家豪宅,臺北市文化局於民國88年即將之列入市定古蹟。
郭華溪是郭崇飽家族的渡臺第六世裔孫,祖父郭文鴻(科舉貢生,明治33年授佩日政府紳章,
年廿五,設私塾「文昌堂」講書授徒),父親郭章安。
幼年,受祖父設私墊授業薰陶,習四書五經漢學教育;擅長雕刻、書法。
曾擔任地方「保正」、「庄協議會員」和「內湖公學校保護者會長」,熱心地方公益。
日治後期,總督府徵購當今臺北松山機場外緣土地,作為擴建之用;當時,機場成為盟軍空襲的
大目標;於是配合人口疏散, 就住在飛機航道下的郭華溪,遂將家產轉售予當時任職內湖庄長的
堂弟郭華讓等宗親;另外,赴桃園建置田產,舉家遷居。
之後地權則歸郭華讓裔孫郭詩詠所有,地上建築物則轉手已故林姓佃農所有…..
整建之前山牆的匾額,被嵌以「內湖庄六大角,碧奉宮,歲次甲午穀旦重建」字樣;
在同一個位置原是以郭氏宗族堂號-「汾陽」嵌字。門聯是以洗石子工法做成,上、下聯
各頭一字,隱約看出是「華」和「溪」,字跡已遭損害;外牆也被小樹及雜草攀附,
眼看荒廢的情況很嚴重……
外觀為磚造2層洋樓, 採當十流行的「中西合璧」樣飾,配合前庭鋪設石板花園,後院周圍
密植果林的豪宅。空間規劃屬臺灣傳統「一正兩廂」格局,平面成凸字形,立面以西式山牆
為基礎,裝飾西式、漢式、臺式花草,並有洗石子、泥塑及進口彩色瓷磚裝飾,各種不同文化
的圖像與建材融合密切。
建築物平面以「凸」字型,呈現「一正後側兩廂」佈局;「三間式正身」前後端,各設通行廊道。
二樓前端規劃突出的弧狀陽台,增加建築物主體縱線變化的特色。
磚樓立面採西洋「巴洛克式」的山牆,作左右對稱佈置。西式花草圖紋和中式傳統吉祥圖案,
相互搭配成一體,自有巧思之妙。
前院設置水池花園,三面樹林掩映,正是中國民間所說「前水後山」最佳居家格局,
也反映出臺灣日治時期受西方建築技術與風格的影響,以及當時地方鄉紳的居家品味。
還好, 世界郭氏宗親總會郭石吉理事長緬懷先祖大唐汾陽王郭子儀公豐功偉績,
原古宅主人郭詩詠、郭明晉昆仲源本脈同,亦具共識,無條件提供郭氏古宅產權,申請修建為
「郭子儀紀念堂」之用,得臺北市政府及全球郭氏宗親贊助,負責古宅修復及嗣後維護重任。
古蹟建築修復設計委由林錦鴻建築師設計監造,古蹟匠師郭清波承攬修復工程執行,
室內空間再利用展示軟體委請陳順惠建築師規劃設計。
其於2010年6月1日啟動修建工程,後於2012年1月5日完工啟用。
整建之後的郭氏古宅,基本上回復其原來的面貌…..
按: 郭子儀(697-781),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軍事家,
一生平定安史之亂等諸多亂事,歷事玄、肅、代、德四帝,封汾陽王,世稱郭令公。
一般郭姓多以郭子儀為其共同始祖。
陳列品中竟有郭子儀之墨寶,讓人獵奇心喜…..
郭氏古宅不僅樹立了私有古蹟活化再利用的典範,也讓內湖地區多了一處市民遊憩的歷史景點。
郭子儀紀念館免費參觀,
週二至週日開放時間為早上十點至中午十二點、下午兩點至傍晚五點,周一休館。
造訪時可由文德路267巷口旁(內湖高中斜對面),依導覽指示沿坡直行,或由文湖線捷運
文德站一號出口處之專闢登山步道拾階而上皆可抵達。
轉往康寧路一段236號尋訪簡公碑,該碑立碑年代為清嘉慶三年(1798);
碑文記載簡乾恭立遺囑,欲將所擁有的遺產田租,作為內湖庄六角頭福德祠香火錢、簡公忌祭
和填補陂岸修蓋田寮費用。因遺產糾紛,業戶莊耆(何士蘭家族)代替告官;為防止日後簡姓族人
冒繼控爭,特由官府李明心同知的批示,立碑作曉諭。
是內湖地區重要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