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萬丹街是閩人與平埔族混居的村落,「萬丹」是馬卡族語,意為「市集買賣的地方」。   

明鄭末年,先民渡海到萬丹拓荒和經商,看中了萬丹地勢高於週邊的土地,且與上、下淡水社的

平埔族村落接近,因此就在中街定居下來,以它做為跟平埔族買賣的地點。




「萬丹」兩字出現在史書上,是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 首任知府蔣毓英在康熙二十三年起修撰

的「台灣府志」,開始出現有關萬丹的記載,再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巡道高拱乾著「台灣府志」

,也出現記載「萬丹民社」的庄名;顯示「萬丹」被使用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由萬丹前往屏東的要道上, 一般稱作萬丹街頭的地方, 路旁巧遇一精美之古厝,

門樓上有著高第迎陽的字樣, 可以看出是姓許的人家……



只是事先並無此資訊, 不知是何人之宅邸?

只見古厝建築建築精美, 且保存完整 ,怎地沒有資訊?


事後搜尋相關資料,

認為該古厝建築風格屬日治時期所興築之富紳私邸,

就地緣關係研判, 應該就是當地聞人許謀的古厝……




不過網路上有關許謀之資料極少, 約略知曾擔任過民國五十年代屏東縣議員一職 ,

萬丹有名的綿豐戲院據說即為許家之產業 ,

與鄰近的廣安村許舉人家族不知是否有所關連 ?


台灣光復後,政府實行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政策,當時屏東市參議會議長張吉甫,

力促政府當局付之實施三七五減租,在萬丹地區,一些地主組合成業主派以爭取地主的權利;

而佃農組成三七五派以維護佃農的利益,當時業主派以李瑞文為主,而三七五派以黃宏基為

佃農丈義執言,於是形成了瑞文派和宏基派對峙之情況。



光復後地方自治開始實施,緊接著舉行屏東縣第一屆縣議員的選舉,業主派李瑞文參選,

三七五派黃宏基也參選,各自吸取地方精英,形成了派閥,於是鄉民把住在北邊的宏基派

稱為北派,居住在南邊的瑞文派稱為南派,選舉結果兩人皆當選第一屆縣議員,

李瑞文連任二、三屆議員,黃宏基連任六屆縣議員,在長時間的經營下,派閥更加堅固。

當時許謀即與李有、張山鐘、振吉內、廣安許明財、萬丹李同益等均屬南派。

可見是站在地主這一邊的……

許姓發跡於河南許昌,始于周武王定鼎天下以后,亦即大約公元前1120年的前后。

當時,周武王廣封同姓宗室及列代功勛的后裔為諸侯,以屏藩王室,許姓的得姓始祖文叔,

便是在這種情形下被封于許國,

到了戰國初期,文叔被楚國所滅,他的子孫紛紛以國為氏,開創了這個姓氏的。

許姓的根源在河南許昌,然而兩、三千年以來世代相傳的郡望,為什么是代表河北的「高陽」?

原來,周初文叔被封于許國之后,國都所在地,曾經一再地遷徙﹔傳到許男斯的時候,再度遷

到容城(在葉縣之西),就在此地,許國被滅。

許國滅亡以后,他們的宗室子孫自容城遷出,落腳之處即當時冀州高陽北新城縣都鄉,

自此,許氏家族遂以「高陽 」作為家族的表記,世代用襲,以迄于今。

萬丹的許家古厝格局完整, 融合了當時的建築樣式及風格 ,

是當地珍貴的文化資產 ,

還希望當地文史工作者能多做一些採訪 ,

將如此之美宅列為瑰寶……

(部分資料引用自  萬丹采風錄)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