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為台灣重要門戶,繁華之初始於漳州人顏思齊與泉州人鄭芝龍,
明天啟元年顏思齊率黨來台,於北港登陸,築寨而居、撫土蕃、闢土地、
建部落,北港地區日益發達。
古笨港的繁盛興衰與清末台灣開港息息相關,
昔日港埠有商船往來廈門、泉州等地,在笨港北岸的北港形成熱鬧商街,
東西南北的主要八條街道,有郊行(如同今日的貿易商)與商號林立,
往來販售樟腦、雜糧、雜貨等。
在八街當中,
除了宮口街被拓寬成中山路、橫街與打鐵街改為民主路之外,
北港老巷弄大致還保留著最初的路徑,只不過是鋪上水泥或柏油路面,
算是老城市少數保留原貌者………
走個幾步路到安和街,
有大商行「謙源號」宅第遺留下的甕牆。
甕牆為開設土壟間(碾米廠)、油車(油廠)的巨商顏東義
宅第圍牆一部份。
該宅第建於道光年間,於光緒三十一年大地震後修建,
目前僅存此一段甕牆而已。
謙源號後人遽聞有曾擔任縣議員,
也有曾擔任署立台南醫院院長者……
樹仔腳公墓區內有一顏克己墓,
燈號魯郡,有其淵源 :
按 : 顏姓起源是出于姬姓。
春秋時代。魯國的始祖叫作伯禽,也作禽父。
始為周公旦的長子。周公東征勝利以后,周成王把
殷民六族和原來奄國的地盤分封給伯禽,國號為魯。
而伯禽又分封他的庶子到顏邑去做邑首,
顏邑首領的後代就以祖先的封地為姓,
世代相傳,成為顏氏。
此墓主人名為克己,諡號禮復,皆有典故。
論語有云 :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