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市太保、前潭、後潭、港尾等里之間,傳說嘉慶年間有千
餘戶廣東饒平客家之大庄頭「加走庄」,據稱為當時嘉義地區
最大村落,「加走庄」消失之傳說有二說,一說地理遭破壞、
再則說是瘟疫流行,而散庄,其庄頭主祀三山國王因散庄
而分祀它處,大王分祀太保里福濟宮、二王分祀後潭里平安宮、
三王口傳分祀港尾里管事厝福安宮。
地方上最知名的傳奇莫過於武解元黃磐軒的故事………
據說黃磐軒出生時,竹仔尾發生大地震,附近土地裂開一尺,
及傳說本地將出貴人,黃磐長大成人,允文允武智勇雙全,
二十幾歲上京面試以自創刀法魁星踢斗,承蒙皇上賞封武解元,
不久並蒙國母恩欲召回京師受封國舅,因遭王得祿將軍忌諱,
於渡黑水溝時,告知黃磐軒此行飛斬即殺,致武解元黃磐吞金
而亡,葬於村東果園之中。
經查黃磐軒即黃奠邦。
按明朝、清朝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
鄉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得第一名者即是解元。
同得解元、會元(會試第一)、狀元(殿試第一)者即稱為
連中三元或三元及第。
《明史•選舉志二》:「而士大夫又通以鄉試第一為解元。」
黃奠邦為乾隆四十二年丁酉科(1777)武解元。
其受封主要為參與了林爽文之亂的平定。
在林爽文事件中,台灣有兩位漢人受封巴圖魯,
一是雙溪口的黃奠邦,乾隆給予「順勇巴圖魯」名號,
一是六堆的曾中立,受賞「義勇巴圖魯」封號。
但其實在清初,自努爾哈赤到順治,巴圖魯只封賞給戰功彪炳
的武將,只有50名,
到嘉慶道光年間,巴圖魯開始賞賜給更多漢人,並進而推廣至文臣。
同治更為氾濫,一場戰役下來受封者有兩百多位,
巴圖魯稱號成為象徵性的一種榮譽。
然而在乾隆末年,巴圖魯仍帶有真材實料的
勇士和英雄意涵…….
「及柴大紀北上,鹿仔草武舉人陳宗器、雙溪口武舉人黃奠邦各率泉人從。
正月二十三日復諸羅,殺侯元。爽文回軍破彰化,又圍諸羅。大紀竭力守,疊請援。
……下旨嘉獎,改諸羅為嘉義。 ……康安途次,亦奏請增兵而進;下旨嚴飭。
十月二十九日,統侍衛巴圖魯一百二十餘員、滿漢兵九千至鹿港。
爽文聞報,遣所部拒之。十一月初四日,戰於八卦山。
索倫佐領阿木勒塔先登,爽文之軍敗走,彰化又復。
康安南下,遇戰於崙仔頂。海蘭察率侍衛巴圖魯分兵為五,
以義民千餘為左右翼;再戰於牛稠山;爽文復敗。初六日,入嘉義城。
次日,康安至。初九日,爽文率眾數萬,
再攻西北隅,海蘭察出戰,殺傷甚多。
爽文退守斗六門。…… 爽文不敵,挈孥走集集。
五十三年春正月初四日,爽文至老衢崎,自知無可免,
投於所善高振家曰:『吾使若富貴』。振縛以獻,並其弟躍。
康安統師而南,駐灣裹溪,肅清中路。…..」
「臣已將黃奠邦等八名,核其勞績,分別賞給翎頂,
以示獎勵,理合繕具清單,恭呈御覽,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乾隆五十三年二月初五日奉硃批:即有旨諭,欽此。」
奠邦或為榜名,磐軒應為其諡號。
其功名輝煌如此,功業彪炳,史書尚且語焉不詳,
至於吞金一事,毫無根據;
就當作是民間訛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