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招村舊名援剿右,該地乃為明鄭時代,鄭成功預備部隊之援剿右鎮屯墾區,故名。
光復後改為安招村,取其國語、河洛語的同音異字來命名,並祈求國泰民安。
燕巢一帶原是平埔族大傑顛社和塔樓社散居之地。明末鄭成功渡台,趕走荷蘭人,積極開發,
在觀音山周圍,命令他部隊的前鋒、後勁、後協、右衝、中衝、援剿中、援剿右、角宿、仁武
各鎮擇地屯田,插竹為社、斬茅為屋,開闢田地。
因此燕巢是當時各鎮開發所遺留下來的.安招即是當時的援剿右部隊番號,幾經變遷,
光復後改名為安招村,但老一輩的鄉民仍習慣以援剿右稱呼。
在安招村裡有一座百年的李家老厝,古厝的主人是一位修行的師父。
古厝是日治時間,由師父的祖父李明德先生所建,所用的材料,有許多是由大陸運送過來的。
大門上的「隴西堂」是李家堂號,紅瓦屋頂、磚砌的拱門、窗戶、牆上的刻花壁飾,
訴說著古宅的歷史,大廳裡懸掛的「眾望所孚」橫匾,更透露著李家先賢對安招村的貢獻
與受鄉民的愛戴程度……
李明聰先生是日治時期第一屆官派的鄉長,曾在明三十四年滾水莊清莊事件時,任職援剿區
區長,為避免援剿右莊的村民遭受一樣的事件,四處奔走協調,並集合區民造冊,蓋上手印腳模,
在莊頭迎接日軍的到來,並力陳保証援剿右莊皆為良民,全莊得以倖免於難;
心端法師的二哥李添盛先生則是政府實施地方自治後,本鄉第一、二屆的民選鄉長,
「眾望所孚」的橫匾就是民國四十年所贈的賀匾。
安招村內另一個重要的古厝即是指蕭逢源進士的故居……
蕭逢源進士的故居就在現今的安招村安正路69號,宅邸經過百年的變遷之後,只有公廳還在,
但也缺少維護,已看不出任何繁華顯赫的痕跡,唯一可證明這段歷史的據說只剩一塊中舉的
『文魁』牌匾?
按: 蕭逢源字左其,號麓村,原籍鳳山,先世移居台南鼎甲石街(今民生路)。
蕭逢源清光緒十五年(1889),以臺灣府鳳山縣籍,參加己丑恩科福建省鄉試中 式舉人。
清光緒二十年(1894)蕭逢源以福建省臺灣府鳳山縣籍,參加 甲午恩科科舉殿試考取進士,
名列三甲第六十名賜同進士出身。
乙未(1895)割臺,攜眷內渡,往浙江,歷任浙江省釐金局長,同省會稽縣令。
後其子聘杭州太守女,因家於杭。嘗歸台掃墓,後不再至。終老于西子湖邊。
據說該處即為蕭進士之故居……
可惜不見其匾,留下一些未解的疑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