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中葉,台灣劃入清版圖,南部土地的開墾日漸飽和,閩粵人口密度又逐日增加,因此來台

墾荒的據點,便由昔日的南台灣,向北遷移,轉向台灣北部。最早因八里坌位在淡水河口南岸,

利於船隻停泊,遂成為移民者最初的拓墾之地。   

清雍正二年(1724)隨著墾殖拓荒的移民人數持續增多,商貿也熱絡起來,逐漸形成『八里坌街』。

雍正十年(1732),閩粵移民於此開發的路線由八里坌沿著觀音山山麓拓展到獅子頭、庚寮庄(今

更寮)、和尚庄(今蘆洲)、新庄(今新莊)及山腳(今泰山)等處。

清代時或有所聞,先人擇葬五股獅子頭,結果子嗣旺通,風聲傳出,陸續有人葬居此地;

日治時期,觀音山以獅子頭闢為公墓地,墓葬更是集中墓葬於獅子頭一帶(據說是獅象捍門地)。

由航照圖與現地踏勘所得情況,進行推估,得知目前位於基地內的墳墓約有十多萬座以上 ,

堪稱全省最大的墓園。

獅子頭遠望眼前淡水河、基隆河美景,環繞台北盆地的大小山岳歷歷在目。

正所謂葬經在氣感篇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近處雖是滿地墓園,但建造於大正、昭和年間的墳墓隨處可見,還有不少嘉慶、道光、光緒年間

超過百年歷史墳墓參雜其中,也有黨政要員、大企業家的墓園。

從墓碑上的「兌山」、「西亭」、「儒林」、「燕樓」、「佛嶺」、「金墩」、「蓮溪」等,

可以想見當年先民如何漂洋過海,家族又是如何在台奮鬥及發展。

來到墓地走一趟,對人生的觀感或許有所啟發 ,透過古墳的踏查也可以很知性,

歡迎有興趣的一起來研究。



(清顯祖考  端玉陳府君公墓)

按: 陳兆侯公原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安仁里十四都西亭鄉胡內社,於乾隆年間隨長子端涼渡海遷台,

     定居淡水洲仔尾,務農為業。 生五男:端涼﹝端玉﹞、端冷、端泰、端添、端拱  ; 今西雲巖寺改建

     碑記中有陳端玉者, 捐銀參拾五元排在第三位,故應該算是五股當時的大族。


(顯祖妣  四知炳號孺人  名悅楊媽李氏…..)


(皇清顯考  諡忠烈楊公佳城)



(清誥贈太學生  號曉輝陳公墓)


(顯妣  諡妤娘 昌世陳媽  詹氏佳城)





(莊母蔡氏塾之墓)




(男  輝玉  輝金 立)

按: 日治時期大稻埕的莊義芳商行,經營者莊輝玉(1891-?),祖籍福建泉州同安縣,

祖輩約於清雍正年間渡臺,至清末已定居於大稻埕地區。莊輝玉兒時喪父,由母親一手提拔成人,

並繼承家業「莊義芳商行」,從事對香港、廈門、神戶、滿洲等商埠之貿易,專營砂糖、雜穀、

肥料等貨物進出口生意。1920年更與楊潤波、郭烏隆等人合資成立臺灣製酒株式會社,釀造及

銷售米酒,直到1922年臺灣總督府實施酒類專賣制度,臺灣製酒株式會社才被政府收購。

此外,莊輝玉亦積極參與同業組織或商業團體,曾經擔任稻江信用組合理事、臺北貿易商協會副會長、

永樂町店舖建築利用組合理事、雜穀同業會常置理事等職務,與郭怡美商行行主郭烏隆、

怡和泰商行經營者陳得貴等,同為大稻埕地區知名商人,被當地人稱為「三仙」。

莊輝玉與其弟莊輝金,均為泰益號的大稻埕客戶,莊輝金於1920年分號另立「莊義芳金記」,

並主動聯繫泰益號,雙方貿易往來長達18年。

第一劇場位於今延平北路200巷與210巷之間,由當時茶葉大亨陳天來和莊輝玉等人耗資十萬日圓

興建,擁有1632個座位、旋轉舞台,主演電影、歌舞劇和現代話劇等新式影劇活動,是當年台北是

數一數二的豪華戲院,頂樓還設有第一舞廳。



(帶有莊氏的石燈籠…..)



(皇清  待贈  顯妣  諡順柔楊媽  李宜人?)

 

(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