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九年(1920),臺灣地方制度改正,於十月一曰實施新制。設臺北、新竹、臺中、臺南、高雄五州。
州下置郡及市,郡下廢區制度改為街莊制,當時的高 雄州岡山郡役所設於岡山庄,下轄有岡山、路竹、
阿蓮、湖內、彌陀等五庄。
路竹庄設庄役場、置庄長,暫 借天后宮辦公。轄境包括原一甲區之全部。
此制之轄區境界一直到臺灣光復未有變更,民國34年臺灣光復,路竹鄉公所成立,由林鬧長擔任
接管時期路竹庄庄長,接管時期暫仍維持日人街莊舊制。
依據臺灣省鄉鎮組織規程 就原有街庄成立各鄉鎮公所,廢日本之保甲制度改行村里鄰制,
區公所依照日據時代之路竹庄原轄區分為十六里。
即竹園、下坑、甲南、甲北、社東、社中、社西、 竹東、竹西、文南、文北、下寮、後鄉、
北嶺、三爺、鴨寮。
洪家洋樓位於路竹區文南里五公路17巷內 ,建築形式與高雄市陳中和洋樓類似 ,
此棟建築物係日治時代岡山郡長(管轄現岡山地區11鄉鎮) 洪宗派先生的故居,亦是高雄縣第一屆
民選縣長洪榮華先生的祖厝,是路竹地區最具雄偉豪華的洋樓建築。
「洪家洋樓」未如苓雅「陳中和洋樓」或鼓山「李榮洋樓」有中央出龜的設計,
在三幢洋樓建築中就環境與保存維護而言,顯得遜色許多。
洪家洋樓平面僅是「回」字型配置,內部空間採「井」格局。
主體結構為加強磚造為主鋼筋混凝土為輔,表面裝飾工法以洗石子為主,一樓採複合柱式,
二樓則採仿多立克柱式,樑柱間以仿托木卷草泥塑與水平 牙子砌簷線飾帶,作工細緻精美。
「洪家洋樓」中央圓形山牆上勳章卷草泥塑上,洪宗沛以「宗記」做為其家業的宣示,
左右望柱則以西方寶瓶泥塑裝飾,頂樓簷牆角柱上則作成渦形紋飾泥塑,陽台欄杆採洗石子
瓶飾,頂樓簷牆採用實牆。屋後梯級頂樓山牆上崁「Sô-ki Ko」,下並作成拱心石檯裝飾,
可惜二樓後方迴廊屋主已用磚牆封實,破壞了迴廊洋樓優雅格調。
日治時期洪宗沛(洪仔派),是當時路竹地區的有錢人家,
因任職於製糖會社,累積大量的財富,當過路竹庄長,以及岡山郡長之職……
大正年間,洪榮華自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畢業返台後,即在台南州(台南市)擔任農業技正,
與台南望族辛永春女士結婚,後轉調高雄州,
戰後,謝東閔(1908-2001)接管高雄州,主持高雄縣政,洪榮華即為當時的建設局長。
由於勇於任事,代表國民黨參選台灣實施地方自治高雄縣首屆縣長選舉,與余登發、陳新安、
吳崇雄角逐縣長寶座,競爭激烈。 在第二輪投票前洪榮華結合陳新安成為派系,終於擊敗強敵
余登發,也從此開啟高雄派系政治之端。
而地方取「洪」榮華諧音「紅」,為代表「紅派」的開山鼻祖。
據說現在靠洋樓右側的整排店面,以前都是屬於洪家的庭院,有石椅、假山造景,
但後來在民國70幾年,房地產飆漲,就陸續出售給建商蓋房子,僅剩洋樓與前排石綿瓦鐵厝。
門前鐵厝曾經做為文南村臨時市場,由洪家後代孫輩收取攤位租金,
致使洋樓正面景觀完全被石綿瓦鐵厝縱深所遮蔽,
無法窺其全貌甚為可惜……
(部分資料引用自: 阿達瑪 隱野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