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二年,高拱乾修台灣府志所載,當時鳳山縣治下三大街為安平鎮街、半路竹街、興隆街,

這是半路竹地名首見於史冊,此亦顯示了當時半路竹街的繁榮盛況。另外,乾隆二十九年王瑛曾

重修鳳山縣志亦載:「半路竹街在維新里,縣北四十里,府治大路」。



荷據時期,本區為平埔族民大傑顛社居之地。

明鄭時期,漢人來台開墾者日漸增多。曾在今社東村東安宮前,由蘇姓左協將軍,亦今大社蘇姓始祖,

開墾一陂,稱為蘇左協陂,今稱大社廟陂。



平埔族民被迫逐漸東栘,本社地逐漸被蘇姓人士所佔據,形成坐擁數十甲田地的大地主。

日治時期,大社是地主勢力最強、陣容最為堅固的聚落之一。



到了光復後,實行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土地才逐漸落入佃農之手。

日治時期時,因鼠疫流行毗鄰的三鎮、圍仔內,下社等地,因此相繼廢社,民眾大半遷入本地居住,

使大社在內人口激增為數千人,成為名符其實的「大社」(今社東、社中、社西三村)。




根據相關文獻記載: 內門地區先有從路竹大社地方遷來之馬卡道平埔族大傑巔社(Taburian )

所開墾,後來又被台南縣境內,因不堪漢人競爭而遷移至新舊木柵的西拉雅(Siraya)平埔族之

新港社(Sincan)、大目降社(Tavacan)社人所取代。



徒在路竹留下大社之名……

明鄭時期屯墾的營鎮及招墾之官民大致己將平原墾成良田。

清雍乾以後,漢人則繼續拓墾丘陵地帶。



蘇氏祖先於明永曆十七年(1663)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遷台,分居大社、鴨寮,據了解與湖內

太爺、白沙崙的蘇姓同一祖先。

路竹蘇姓近始由大社遷居而來;頂寮蘇姓由永安烏樹林遷入。

據太爺蘇氏族譜記載:

明永曆年間開臺祖蘇伍與諸兄弟東渡,蘇伍定居該地為業主,並招佃開墾,是為太爺庄。

庄民以蘇為主要姓氏,與茄萣鄉白砂崙、路竹鄉大社的蘇姓同源,祖籍為福建泉州同安縣13都

岩子口嶺下田頭社,開臺祖蘇伍隨任職於鄭軍的二兄蘇全渡臺入墾該庄。



據說蘇伍的五世孫蘇應元(1805- 1856)連中文武秀才,其子蘇獻琛(1847-1894)亦中文秀才,

因此蘇家在財勢均為一方之雄,至清末實施民間聯庄自衛時,自然被推為聯庄總理,

因本庄為聯庄總理太爺所居之地,因名之為「太爺庄」。

又據傳有蘇鳳者在今鴨寮村南側,頂中埤一帶飼養鴨母,蔚為路竹第一富豪

第十三屆鄉長—蘇清鴻亦為鴨寮村之蘇姓後裔……

只是如此資訊亦不足以說明 位於大社路的蘇家古厝其真正之詳細來歷 ;

相關資料實在是少得可憐…..

只有從破瓦殘壁中感受其昔日之風華

0

2 留言

  1. 匿名訪客 2014 年 11 月 15 日 於 下午 12:22

    鸿运国际娱乐

    老二的精神–能屈能伸,能粗能细,能软能硬,看准机会就能耗尽所有精力去奋斗,没有机会就朴朴实实,养精蓄锐。—做人之道…

  2. 匿名訪客 2014 年 11 月 15 日 於 下午 12:22

    鸿运国际娱乐

    老二的精神–能屈能伸,能粗能细,能软能硬,看准机会就能耗尽所有精力去奋斗,没有机会就朴朴实实,养精蓄锐。—做人之道…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