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里區早期稱為蕭壠社,係平埔四大社之一,即新港社(今新市)目加溜灣社(今善化),

麻荳社(今麻豆),蕭壠社(今佳里區),鄭成功來台後,撫慰番地,開墾力耕,從事開發,

社會秩序遂告大定,自此漢人即陸續來台,拓殖定居,創立學堂,發展教育,於是文化漸進,

人口日增,地方逐漸繁榮,逐成為漢人社會。




清領時期隸屬台南府諸羅縣,並曾為縣治所在,大正九年(1920)改制為台南州北門郡佳里庄

,昭和八年(1933)十二月升格為佳里街,直至西元1945年二戰後實施地方自治,

改稱為台南縣佳里鎮。

民國99年12月25日台南縣市合併,改稱「台南市佳里區」。



佳里街東鄰麻豆鎮,西界 七股鄉,西北處則與將軍鄉相連,北為學甲鎮, 南接西港鄉,居北門區

六鄉鎮之中樞。轄域內分為佳里、番子寮、下營、溪州、佳里興、子良廟、新宅、塭子內八個大字。

佳里鎮位處嘉南平原沿海地區,地勢極為平 坦,海拔五.五公尺;而最高地區的北頭洋小型 沙丘,

亦不過海拔七公尺。

佳里擁有多樣文化風貌…….

 

尤其居民對於傳統的努力維護下,讓遊客現在到訪佳里鎮,除可走覽百年閩式古厝,

還能欣賞各種傳統技藝、消災祈福儀式等,讓人對台灣早期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

游走於佳里街道, 仍經常可見傳統三合院屹立於車水馬龍的路旁 ,

東寧里的陳家古厝是其中較為精采的…..

 



位於佳里西邊不遠處的嘉福社區以景觀營造著稱,

行走其間處處可見古厝、紅磚牆林立,其中陳家古厝經由其後人整修之後,愈見精緻之美。

嘉福里與頂廍里合稱下營,原為明末鄭氏設鎮屯田駐兵處。

原名下廍里,因位於頂廍里之南方而得名。

民國52年,當時臺灣省主周至柔至下廓里視察,認為「下廍」諧音不雅,

乃改名為嘉福里,並於當年四月一日起正式更名。

社區裡多是三合院的住家,與現代建築交錯座落;

是佳里區內古厝聚集之地…..

 

(部分資料引用自: 阿達瑪  319 旅行事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