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倒風內海分叉入內陸,形成一處港口,鄭氏台灣軍備圖記為「梅港尾」,後改稱「茅港尾」。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設立了「茅港尾堡」,不僅有鋪兵送公文,而塘汛、倉厫、渡口、橋樑、

陂圳也於茅港尾或鄰近地區逐漸建設起來,諸羅知縣周鍾瑄也於在此興建茅港尾公館。

南北官道經通於此,使得茅港尾一躍成為府城至諸羅縣城南北官道上最大驛站,

僅次於台南府城及鹽水港。商人雲集,熱鬧繁華,當時的下營仍歸茅港尾飽的管轄。



18世紀中,八掌溪、急水溪,相繼改道,挾帶大量土石泥沙沖入倒風內海,濱海沿岸逐漸

成為陸地,導致港口淤塞。同治元年(1862),臺南地區發生大地震,茅港尾亦受到摧毀。



光緒十一年(1885)分設茅港尾東、西二堡。到了日治時期,大正9年(1920)地方制度改革,

茅港尾東西二堡合併改稱「下營庄」,劃歸臺南州曾文郡管轄,轄下有:

下營、十六甲、麻豆寮、大屯寮、茅港尾等五大字。



下營庄的行政中心才因而西移至現今之所在地……



位於下營東北方的賀建村,原稱「麻豆寮」,顧名思義即為麻豆社人所居之地。

因郭姓為漢人開發麻豆寮最早墾民,因此取其第一代祖郭賀之名,將其所建立的庄頭名為賀建。




又有一說: 祖籍福建省彰州府龍溪縣二九都錦湖鄉石美堡寮西社的郭良直父祖三 代在此建寮

並種植胡麻和豆仔,故稱之為「麻豆寮」。




賀建社區目前仍看的到比較顯著的歷史建物,包括有麻豆寮郭家旗桿座、火燒珠百年古井、

以及下橋頭百年劉家三合院等,古厝更是賀建社區一項值得保存的文化承傳。



從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 麻豆寮郭家子孫中獲取功名者包括有:

郭鎮壽 (武舉人)。郭德車(武舉人)。郭天源(文舉人)。

不過此三人名號於台灣通志中並無對應之載錄, 尚需進一步考證……

然而, 郭家作為麻豆寮的地方望族則是毫無疑問的



重要的人物有:

按:

郭睿(1883-1970)曾任學甲公學校雇員、麻豆公學校學務委員、下營庄役場庄長、

下營庄信用組合長、臺南廳區書記、臺南州協議會會員、嘉南大圳組合議員等。

戰後都任下營鄉鄉長、臺南縣參議員、縣議員等公職。

郭標(1875-1911)曾任麻豆寮庄第一保保正、臺南廳茅港尾區庄長、麻豆公學校校務委員,

1903年8月受紳章。




麻豆寮郭宅建於日治時期,是麻豆寮地區代表民宅之一。

戰後,郭睿成為首任下營鄉鄉長,為了紀念其祖郭賀,遂以之作為賀建村的村名。



而位於聚落外圍的郭舉人宅, 則佔地寬廣而進深,前埕有林木遮蔭 ……

資料顯示:




郭家祖先擁有糖廠以及大批土地,子孫勤學好武,曾中過兩名武舉人、一名文舉人和一個秀才。

郭家舊宅現存的旗竿座即武舉人郭繼所留下的,郭繼的中舉,也成功阻止了盜匪對賀建村的覬覦。

(郭繼又是前述之那一位 ?)

門樓內原本除住家本身之外,還包含公館、以及馬廄等,只是目前大部分都已倒塌。

且雜藤蔓生根本無法深入……



只剩下前院殘存的旗杆座 ,

因字跡以渙散不清, 無法証實是否為前述文武舉人何者的遺物 ?

南台灣的郭姓族人多屬於漳州郭姓錦湖派子孫,在清康熙年間陸續入台。

麻豆寮的郭賀和麻豆的郭由炮

不知其間是否有所關連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