堀頭里位於虎尾市區東側,

北鄰埒內里、東接中溪里,西與東仁里交接,南與平和里及下溪里為鄰。


早年堀頭里內有很多堀坑,堀邊有一堆堆的土堆,遠處遙望,土堆像似人頭,因而把此地稱叫堀頭,

目前里內居民約有近千人, 其中又以黃姓及王姓二大姓為主。



里內109號黃金西宅為日治時期昭和元年(1925)年起建,歷時三年才完成,

由西螺虱母師設計興建,是一棟融合日式風格的三合院…..






中國傳統建築紅磚牆搭配日式窗戶及磁磚,正面表現中國傳統雕刻之美,人物故事及祥獸栩栩如生,

木質雕刻及礦物彩至今仍保持良好,並散發出一股古味,非常難得,

堂內之彩書法及淺雕獸紋更是歷久彌新,為當時藝術精品之作。





屋內彩繪為清末閩南移民來台,落腳在鹿港的(唐山師傅)郭福蔭的後代–郭新林之作品

據雲林採訪冊所記載 : 清代大坵田東堡,堡內45莊已有掘頭庄,當時庄內的人口為臨庄–

埒內的三分之一,早年一部份人口,由大陸福建而來,大部分人口則是從埒內庄移墾過來。





據<雲林縣開發史>記載,埒內庄之開發應始於1757年,閩人郭六才等招佃墾荒,

當時來自福建同安縣之王姓四人,前來埒內開墾,從此安居下來,生兒育女,代代相傳。




有些人家因只生女兒,就招贅進來,因此里內大多數是王姓人家。





「埒」(國語讀ㄌㄜ),意為矮牆、界限;

「臺灣話大辭典」謂: 「小垣也。劃界分程曰埒。從山下連區到排水溝曰埒。」

「埒內」之命名因無史籍可考,只能由長輩口耳相傳。




據說是因位村庄北面後壁溪(新虎尾溪 )每當夏季颱風來襲或多雨季節,溪水暴漲,常釀成水災,

溪水一湧一湧、一波一波、一埒一埒地流過庄外。



當時里民為了防止水患,便於東北面邊緣築一道矮土牆防堵,

居民住於此一土牆以內,故稱之為「埒內」。

社區內 , 尚保有兩棟三合院古厝 ,

只是隔著圍牆, 只能遠遠探看 ……

鴻德診所王武雄醫師之祖厝,為三合院建築,落成於昭和六年冬,有內外埕及後院。

民國七十五年遭韋恩颱風破壞,乃花費百萬餘元整修,至今外觀仍頗為完整。

另外, 前省議員王安順先生之祖厝,也是傳統三合院,

則因多年無人居住,現已頹廢不堪。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