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書(1844-1889)又名毓堂[3],字瑞符,號笏庭,
彰化鹿港人,祖籍泉州晉江壁谷鄉。黃玉書曾補縣學生員,後於
光緒二年(1876)考中舉人,光緒己丑年(1889)赴北京參加會試,
再度中試,但因家事所連累,因此先行返台,無法繼續參加殿試,
連帶導致其無法獲取進士資格。
黃家祖先於康熙年間從福建泉州晉江壁谷鄉渡海來臺,
開臺祖與二世祖皆為邑庠生,原居於草港,黃玉書之父黃英祥始
遷居至鹿港泉州街。
黃英祥與妻子許密娘育有4子,分別是黃毓慶、黃毓丁、
黃毓堂和黃毓衡,三子黃毓堂即為黃玉書。
黃玉書自幼家貧,但聰穎好學,在弱冠時補縣學生員,
於歲試時屢屢獲取優等成績。
光緒元年(1875)適為恩榜,翌年赴福州參加鄉試中舉。
光緒十三年(1887)臺灣建省。其與彰化仕紳蔡德芳、莊士勳、
吳德功、吳鴻賓、鄭茂松、吳朝陽、吳恩波、黃炳奎、劉鳳翔、
鄭景奇等22人共同聯署「建省會於鹿港議」,希望台灣巡撫劉銘傳
將省會擇址於鹿港。
該文由時任彰化縣知縣李嘉棠轉呈至劉銘傳,
但立即被劉銘傳駁回。
光緒十二年(1886)十二月十二日,湳底莊黃敏、黃汶丁兄弟
率領七八十名黨徒闖入童生黃玉衡家中搶劫,並綁架其長子黃坤元、
次子黃坤連。官府曾派出許多人開導黃敏兄弟,希望能贖回人質,
後命令黃玉書「三次往諭,反覆譬曉」,但黃敏兄弟拒不釋放人質。
後官員蔡麟祥攻打湳底莊,村民亦「相助攻擊」,終於將兩子尋獲。
光緒十四年(1888)施九緞事件爆發。
黃玉書私自進入彰化縣城打聽消息,但被李嘉棠圍擄,
乘夜逃出城內。
之後台灣布政使沈應奎命令吳德功通知鹿港仕紳到彰化縣城會面,
蔡德芳、施家珍、施家藻、黃玉書、許肇清等人便動身前往縣城。
光緒己丑年(188年)赴北京參加禮部會試,再度中試,
但因其弟黃毓衡病重,因此先行返台,無法繼續參加殿試。
之後其獲敕授文林郎,晉封承德郎。
黃毓衡在同年7月過世後,黃玉書也在10月初突然逝世。
其死因另有一說,指其因參與社頭人分配祖產,當中有人誣告
他裁理不公,而被毒死於家中,享年46歲。
其墓位於今鹿港澎湖厝,人稱「黃進士墓」。
黃玉書與其妻許匏娘育有4子,分別為:長子黃秀華(號繼昌)、
次子黃秀實(號繼輝)、三子黃秀榮(號繼忠)、四子黃秀愷(號繼慈);
另外有一妾王狃,養育子孫有功。黃家子孫深受其教導影響,精通四書、
古文,且黃秀榮曾在自家中辦學。
黃家族人於臺灣日治初期由泉州街遷居至牛墟頭,
經營食鹽配運及販賣阿片煙(鴉片煙),以支付大家族的開銷,
1925年,黃家結束專賣事業,舉家遷回泉州街。
1944年,正逢黃玉書一百歲冥誕,鹿港黃家為紀念此事,
因而舉行祭典,黃家族人亦撰寫追悼文,其中黃玉書之妻舅
許存奏寫了一篇〈追悼先姊丈黃笏翁冥壽百歲祭典〉,
內容敘述黃玉書之為人,
讚揚其科舉功名。
墓碑上寫著:
檗谷,光緒壬辰年葭月吉旦,皇清顯考敕授文林郎、
晉封承德郎,號笏庭黃府君墓,男四大房祀。
墓碑兩旁有一對對聯,寫道:「澎湖新壽域、檗石舊家聲」,
前一句指此墓位於澎湖厝。
曲手立柱上有石獅雕刻,墓碑上有碑額、碑身之石材,
碑額上方刻有螭虎團以及壽字,為淺浮雕。
黃玉書僅在光緒十五年(1889)參加會試及第,
但因家事所連累,導致其無法參加殿試,連帶無法
取得進士資格。
因此黃玉書應為「貢士」,而非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