莿桐古稱「莿桐巷」,有清以前刺桐叢生,人煙絕跡,先民到此墾荒,擇一小巷建屋成村,
因刺桐樹綠佈全巷,故取名為莿桐巷。 《諸羅縣志》記載「打馬辰陂」,即源由虎尾溪分支流出
灌溉孩沙里,莿桐、饒平厝,直至西螺一帶。
由此可知在康熙年間,已經有相當的開墾地。
乾隆年間,閩人真、張、王等姓開拓樹子腳、頂麻園、湖子內等地。
光緒十三年(1887)成立雲林縣,本鄉莿桐、孩沙里、新莊、番子、甘厝劃屬西螺堡,
新莊、湖子 內、 頂麻園、後埔、樹子腳、大埔尾、油車等地則隸屬溪州堡。
1898年,實施縣制,隸屬溪州廳、西螺堡、樹子腳區,日治時期開闢縱貫公路,地方漸漸繁榮,
1920年改為台南州斗六郡莿桐庄,至今成為正式地名。
1946年改為台南縣莿桐鄉;1950年行政區域重新調整,改隸雲林縣莿桐鄉。
莿桐鄉義和社區位於濁水溪流域,自古以來承天地豐裕精華,擁有肥沃精華的土地,因此農田是
相當肥沃的濁水溪流域,在日治時期曾被列為天皇五百甲區域;加上先民辛苦的耕作栽培,培育出
豐富的稻米及物產,以及獨特的人文風情。
社區共分四個部落:番子、三汴頭、犁頭厝、店口庄,戶數約有370戶,人口數1500多人,
義和社區是典型傳統農村,因近年來庄內年輕人口逐漸外移、人口老化快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衝擊,
導致農業文化的沒落,農產品滯銷,自然資源的破壞與環境景觀的惡化,對傳統農村造成莫大的影響,
因此傳統農村的轉型與改造勢在必行。
為了讓傳農村能有一番新生機,社區期望運用社區民眾的力量,結合社區民眾與社區資源,
凝聚社區民眾意識,參與公共事務,改進農產品生產技術,及發展地方特有農產品、農村文化
休閒遊憩產業,運用農業文化來營造社區,建立社區地方農業文化特色,發展精緻農業、
推廣農業文化觀光事業,
也藉以提昇農民生活品質,展現地方活力,以促進社區的永續發展。
三汴頭土名九塊厝,後取名新興庄,係由西螺新街老大媽所命名,
因庄頭有座三號水汴頭,也稱為三汴頭。
聚落中三合院具特色者共有三座,同建於日治時期,其中又以林宅較具規模,保存較為完整。
三汴頭的「林家古厝」肇建於昭和八年(1933),由林誦建造,為一進多護龍三合院格局,
主體為磚木結構建築,形制與屋況維護良好。
而古厝最特別的是,古厝的台基較一般民宅高出許多,且正廳與左右護龍均設梯級扶手欄杆,
且簷廊柱間並採瓶身欄飾設計,整個合院呈現一種優雅的氣氛。
正廳面寬五開間,火形銳馬背山牆, 托木雕飾精緻,廊柱與台度均採洗石子裝飾,左右次間
過水窗櫺以卦錢紋對稱裝飾,正廳門樘上塑有「福豐盛」字樣。
正廳內部擺設樸實,古意盎然,左右壁牆書畫彩繪,大都已剝落,但仍見昔日風采。
正廳後方據說有一幢一五開間全木構房舍,據說此為「林家祖厝」,
在新居完成後,因捨不得祖厝房舍,乃將祖厝舊木構拆解,在屋後重新組合,
屋內彩繪、書法色澤飽滿溫潤,畫作故事題材豐富,寓意深遠。
可惜未方便叨擾主人 , 無緣一探 …..
順道走訪了其他的幾處古厝 ;
據資料顯示鄰村的興桐 , 另有一標緻的古厝 ,
因時間安排未能順道造訪 ,
留作下回再次探訪這個聚落的一個理由吧 ?
(部分資料引用自: 阿達碼 隱野民居)
热门娱乐城
舍不得**不着郎…
热门娱乐城
舍不得**不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