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里位於西螺街區之西南角,舊地名有「透路尾」、「三隔魚池」、「番社」、「新町」。

為昔日平埔族巴布薩人西螺社社址之所在,直至日治初期為止,仍稱為「番社庄」。


其轄區東至建興路與正興里為鄰,西至新興路與新安里為界,南至興農西路及頂湳路與廣興里為鄰。

戰後改稱為漢光里,寓意為發揚漢民族精神。

居民由期以農為業,已為全鎮發展最快,人口最多之里…..

舊地名「透路尾」位於本地西側新興路自文昌國小校門口起,經新安里再一直通至頂湳里一帶,

因其筆直貫通,故稱之。昔日道路兩旁均為竹林,僅有零星之住戶。


「三隔魚池」即今新建西螺國中附近,興農西路北側,此地望族蕭姓之祖墳前,面對一面池塘,

因其面積很大,仍隔成三區,故稱之。如今池面有日漸縮小之勢。



「番社」之名說明此地為西螺 平埔族巴布薩人 之發源地。

蕭家古厝位於西螺鎮漢光里漢光1號,大約建明治三十年(1897),

現行整體建築的木構形式仍舊保持完整,極具古樸之意。



蕭家古厝在蕭化雨時,延聘西螺嘉南一代的知名匠師,並從大陸運來珍貴的建材,大興土木,

地點在平和路通往三格魚池的通路上。



古厝成U字形,中為正堂,兩側配置廂房,建材大多來自大陸,正立面開口部分幾乎仍保有

完整的原始架構,彌為珍貴。



據說其屋樑間,彩繪、雕飾縟麗,手藝精巧細緻,令人嘆為觀止。

當時,一班民居的正廳大門形式,常以「三關六扇」的做法最為多見。

蕭宅門戶的「隔心」,亦即隔扇上段主要鏤空開口部分,皆使用「團龍」的吉祥圖案,

「小心版」則採用花草圖案配合。


據說蕭家先人曾任武秀才,廳內仍存有先人肖像。

在歲月的侵蝕下,古厝雖已斑剝朽舊,不復昔日曼妙鮮麗;

但歲月的滄桑,也為她抹上悠遠的風韻,散發出一種古樸而幽邃的神秘美感,

佇立埕前,撫今憶昔,直教人感受深刻…..

匆匆一行, 未能順便探視蕭家祖墳 ,

留下一些遺憾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