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鄉東勢里位於原斗東北,西界大永,東與埤頭鄉接壤,

嘉慶十七年設「東勢柵庄隸屬深耕堡」,光緒時改制後被合併,

至民國卅五年再獨立為東勢里,分為東勢庄、面前崙仔二大聚落。



東勢庄未開發前為舊濁水溪流域改道後河床,當地砂礫土質貧脊,又缺乏灌溉水源,因而開發較晚。

清朝末年葉先有葉倡者首先遷入墾殖,未幾因缺乏水源無法拓墾即遷去周厝崙。



其後復有大肚土角堀人士陳水成來墾;海豐崙竹仔腳文姓者亦相繼遷入定居,其後因有埔仔陳天長等

積極引水灌溉,後因缺水問題得以解決,其他姓氏始陸續遷入而逐漸聚成村落,

又因陳家在庄西開設糖廓產製黑糖,東勢庄曾繁榮一時。



或謂東勢因位於二林正東方之最邊陲地帶,故稱為「東勢庄」,是否屬實已無可考。

陳梓成古厝位於聚落巷道深處 , 不詢問當地住民恐不易尋獲隱身於巷弄中的古厝……

陳梓成以開設糖廓製黑糖發跡,日治時期曾任保正(村長)、二林庄協議員、擁地百餘甲,雄據一方。

其子陳勳於大正八年(1919)設花生油工廠,擴大為農場經營,曾任明治製糖會社溪湖糖廠原料委員,

戰後曾當選第一、二、三彰化縣縣議員,熱心公益,政商活躍。



原本居於左側護龍陳姓一房已散居各地,目前管理「陳梓成古厝」的住戶為馮姓後代。

話說陳梓成於光緒年間自大肚移墾二林東勢砂埔地,入贅馮氏,


其後代從母姓者(馮)居右護龍,從父姓者(陳)居左護龍,所以出現正廳「穎川堂」陳姓的堂號,

其後世子孫中有姓「馮」的現象。

古厝建成於昭和二年(1927),正廳前遺留有昔日增建三層洋樓的橫樑、樓梯殘跡,

據說日治末期,二次大戰洋樓影響日軍竹糖機場起降而遭拆除,另一種說法是遭美軍空襲損毀。

但從現場毀損的橫樑跨距與柱徑高度,可以想像三層洋樓的宏偉模樣。



左右護龍各以不同西式山牆裝飾,引人注目。

中央設內凹環抱式的洗石子院門,呈現Art Deco樣式,傳統三合院充滿閩洋融合風格。


院埕內設置八角花台,院內前方據說原有兩座銅像基座,原為置放陳梓成夫婦的銅像,

可惜已於二戰期間因日軍冶鍊軍需,遭日人強行拆除。




古厝正廳為七開間面寬,簷廊為疊斗式木構,

左右明間廊柱採洗石子裝飾,柱頭仿科林斯柱式,簡化芼莨葉形式。

柱身設長條橢圓溝槽,有強化柱身概念。柱基則採金瓜造型設計,隱喻多子多孫。


次間則以磚砌拱門,豐富簷廊變化。簷廊步通有獅座雕飾、員光採透雕,簷拱下有精美垂花、

倒爬獅精美木雕,而倒爬獅攀附在斗拱與立柱間並不多見,頗具巧思。



正廳採三關六開門,木格門扇鑲坎玻璃,飾以花果浮雕,精緻典雅。



門額上懸「穎川堂」堂號額匾,為昭和三年(1928年)新居落成時所立。

正廳為穿斗式屋架,板壁保存完好精湛的彩繪,部分為鹿港郭新林之遺作。


陳梓成古厝院埕遼闊,十足傳統莊稼大戶的氣勢。


宅院雖無圍牆阻隔 , 惟進入內埕區域參訪 , 仍應知會住戶 ,

才不至於造成失禮的情事……

(ps: 部分資料引用自:  阿達碼  隱野民居)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