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湖媽厝里在日治時期稱為彰化廳武西堡阿媽厝庄阿媽厝土名三塊厝,
明治四十三年轄區改為臺中廳武西堡阿媽厝庄阿媽厝土名三塊厝。
大正九年(1920) 變更為臺中州員林郡溪湖庄阿媽厝字阿媽厝。
媽厝里北有彰139縣道、湳底路聯絡里內,居民多以務農者為主,種植葡萄、蕃茄、蔬菜等作物等。
里內共由阿媽厝、三塊厝、後庄、三角子四個聚落所組成。
溪湖位於舊濁水溪畔,有溪又有湖,故名溪湖。
據傳清朝官吏楊桂森至今三塊厝 (中山里) 荷婆崙的三山國王廟巡視時,曾題詩立碑曰:
「前有濠,後右阿;水西流,安樂窩。」足見當時風光之秀麗。
溪湖一地于清雍正六年時,屬彰化縣二林上保,乙未割台後是年八月設保良局,
明治二十九年(1896) 八月溪湖隸屬鹿港辦務署之管轄,設溪湖事務所,溪湖區轄管溪湖、頂 寮、
大突、汴頭、田中央、西勢厝等六保。大正九年(1920) 十月,實施街庄制度,合併馬芝保之三塊厝、
四塊厝、及武西堡之崙子腳、阿媽厝成立溪湖庄。昭和二年(1938) 二月溪湖庄升格為溪湖街。
阿媽厝大字下有「阿媽厝」、「三塊厝」小字…..
慶槐堂古厝即位於三塊厝聚落中心地帶。
社區中的「慶槐堂古厝」建築雕刻垂花與所保存的早期傳統農村穀藏的穀亭畚 .
可謂是珍貴的歷史文化見證。
按: 王祜(亦名王佑),祖籍莘縣(宋大名府,今山東省)少篤志詞學,性倜儻,有俊氣。
后晉天福年中,以書見桑維翰,維翰稱其藻麗,由是名聞京師。鄴帥杜重威辟為觀察支使。
至后周,仕為魏縣、南樂二縣縣令。宋太祖即位,擢拜監察御史,后加集賢院修撰,轉戶部員外郎。
至宋太宗時,知河中、開封二府,以病請告,拜為兵部侍郎。佑公生逢五代戰亂,歷事后晉、后周
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顯名。
佑公宦居于汴梁城東時,筑室于仁和門外,嘗手值三槐于庭院中,
言稱其子孫必有為三公者。
后來王佑裔孫因之而稱為—三槐王氏。
王氏後裔因而多有以三槐、植槐、慶槐等為其堂號者 ……
慶槐堂位於三角仔庄的湳底路底, 相關文獻的記載並不多 ,
只見其建築雕刻工藝之美 , 瓜筒、斗拱、垂花等雕工堪稱精細 ,
院埕寬廣並擁有六條護龍 。
媽厝地區位於中山高速公路兩旁,社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人口約2000人,
葡萄栽培面積達四百公頃左右,社區內除了三戶人家外,全村都在栽培葡萄,是台灣最大的葡萄產區,
大家吃的葡萄,平均四串中就有一串就是來自媽厝社區。
彰化縣政府計畫在此成立台灣葡萄產業文化園區,並在此興建台灣博物館,以推廣葡萄產業,
企圖將葡萄從目前的鮮食一級產業深化,推廣釀造葡萄酒,以及設立觀光葡萄酒莊。
未來可能有令人期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