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厝村距埔心街區西南方2公里處。相傳初期入墾者為廣東省饒平縣羅姓墾戶,在此落籍定居,

便將這一地帶取名為「羅厝庄」。現今的住戶主要以張、黃、劉、邱為大姓,境內大多種植蔬菜,

農作物產量居本鄉第一。

光復後的羅厝村,還包含著中羅村,至民國67年3月1日中羅村因戶數不足二百戶,

便依規定併入現今之羅厝村。


經過國道1號員林交流道後,立即南轉羅厝路,可前往羅厝社區也是個小巧可喜的田野聚落。

其中,羅厝天主堂為中部地區最古老的百年教堂,興建於光緒七年(1882),

創下中部最早的傳道學校、孤兒院成立全台首支西梭米樂團、首位台灣籍神父等多項第一記錄。


社區裡的再枝診所、百姓公與老宅院,也在鄉間流露親切的樸實感。

羅厝天主教堂台灣中部天主教大本營,2002年獲選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羅厝天主教堂又稱「羅厝耶穌聖名堂」,清光緒元年(1875),由羅厝居民涂心至高雄道明會

聘天主教會吳萬福神父至羅厝開教,租用民房佈道,開教之初並成立孤兒院,濟養貧困民眾。

羅厝天主堂初建於清光緒八年(1882),其由來為居民至外地經商,無意間接觸天主教大受感動,

回來後與親友出面聘請神父前來傳教,因傳教順利、教務漸廣,神父便購下現址土地,興建出

中部最早的聖堂,也是當時全台三大最具規模天主教堂之一,

連清皇帝都曾御賜「奉旨敬教」石碑,給予官員經過必須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禮遇。


羅厝天主教堂開教於光緒元年(1875),距離現在已有100多年歷史。

教堂經過4次整建:西元1882年,何安慈神父以1200元,採用三目土材料興建一間寬24尺,

深72尺的第一座教堂;1906年的一次大地震倒塌。


1912年,馬守仁神父以檜木建了第二座聖堂,使用60年後,因牆壁破損且逢教會開教百周年,

於1975年郭佳信神父主持下再重建教堂。

1996年,黃清富神父為建設羅厝天主教堂成中部地區朝聖及活動中心,

第4次重修聖堂外觀,於1997年落成至今。



羅厝村是彰化地區最早接受基督福音的村落。當教會福音的種子在羅厝地方撒下,

自清朝、日據時代、光復,直到現在,教會事務推展遍及溪湖、二林、永靖、田中、

員林、台中等地;除了傳福音外,又創辦教育、文化慈善等各種社會福利事業,

使羅厝教會在社會發展上扮演非常重要角色。


教堂中歷史古物很多,有一座缺了一角的銀銅合金打造的「天神鐘」,

又有一塊光緒皇帝頒賜的石碑,都是歷史的見證,教堂設有古文展覽室,供民眾參觀。

可惜走訪時未能一睹……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