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林建立於清雍正六年(1728),大正九年(1920)在此設置「員林街」,
1946年改制為「員林鎮」,2015年8月8日再由員林鎮改制為「員林市」,
成為彰化縣第二個縣轄市。
首次記載員林地名的史書為乾隆六年劉良璧所著的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書中提到「員林仔庄」。
員林地區在明永曆十五年(1661),鄭成功攻佔臺灣後,
隸屬於東都承天府天興縣。永曆十八年,鄭經時代,員林隸於
東寧承天府天興州。
員林地區的開墾始於清康熙中葉。
清康熙22年,水師提督施琅,陸軍提督萬正色攻打臺灣,
鄭克塽降清。員林隸於福建省分巡臺廈道臺灣府諸羅縣。
員林於雍正年間隸彰化縣燕霧堡,後員林改隸屬燕霧下堡。
乾隆16年,由於清政府於雍正10年及乾隆11年,允許人民移眷
入臺,於是員林形成街市,舊時街道含蓋今民生、中正、新興、
仁美、和平、光明、中山、黎明、三義、新生等里。
十八世紀上半葉是漢人移民、開墾臺灣速度最快的時期,
庄的聚落架構大致延續到十九世紀末。
乾隆25年,燕霧堡轄燕霧內、上咳咳、員林仔、東山等四庄,
街市則為員林仔街。
道光15年,現今所稱的員林地區應涵蓋燕霧上、下保
共五十五庄,與大武郡東、西保共九十三庄之一部。
日治時期數次更改其名,最後於大正9年(1920)變更
為臺中州員林郡員林街,並成為員林郡的郡治。
其郡役所之廳舍位於現今黃金帝國大樓,
也就是在中正路、民權街之路口 。
日治時期也是員林建設最多的時期之一,
1905年縱貫線鐵路通車後,設置員林驛[11],奠定了員林地區
的交通地位,也造就了鐵路、大通街(今中正路)與民生路
所圍三角地區的繁榮。
1936年員林實施「市街改正」(都市計劃),
原本較為雜亂的市容改成整齊劃一的棋盤式街道,
為臺灣少數擁有完整工整街道的地方。
位在員林市中心,民生路與中正路間的黎明巷,
過去被稱為「打石巷」,原因是6、70年代當地曾是石器、鐵器
的聚集地,製作墓碑敲打石聲不絕於耳,
這裡員林最早發展的街道,短短500公尺的街道,
商家林立不說,有理髮店、中藥、山產、五金雜貨、
金紙、禮儀社、打石店等。
在當時甚至還擁有2家電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