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氏祖先來自漳州府南靖縣書洋鄉山下村,康熙、雍正年間陸續渡臺,來到社頭、田中一帶開墾。
彰化有一句俚諺「鹿港施一半、社頭蕭了了!」意指鹿港以施為大姓,然而來到社頭這一區,超過
一半以上的人口姓蕭,為地方上的第一大姓。
由於世代發展的關係 , 在臨近的田中鎮境內也零星散布著一些蕭姓的後代子孫…..
田中鎮在清代屬彰化縣, 下轄武東堡之田中央庄、內灣庄、卓乃潭庄、普興庄、大平庄、
大紅毛社庄 以及東螺東堡之大新莊、外三塊厝庄、內三塊厝庄 ;
日治時期縣廳時期(1895)屬臺中縣,二十廳時期(1901)
屬彰化廳,十二廳時期(1909)屬台中廳北斗支廳下的田中央區與卓乃潭區,五州三廳時期(1920)
屬劃分為田中庄,1940年升格為田中街,
平和里昔日地名大平 , 應該說明當時此一區域為一廣大的坪原 ; 日治時期還有大平庄的地名 ;
至於如何轉變成目前為太平社區 ; 不得而知 ; 境內原轄有太和、平和兩里,於民國67年三月因行政
區域調整,兩里各人口數未達里人口數標準,而將本兩里合併為一里,
仍以平和里為里名。
太平社區 緊靠八卦山西麓,東邊是南投縣名間鄉,西通田中頂潭社區,主要道路是山腳路,
貫穿整個太平社區,屬半山半平原之地形,故同時具有兩種地形之景觀與作物,北通社頭鄉、
南接田中東興社區。
位於鄉道旁田埂之中的蕭氏鋤經堂 ,
原本應該隱身在一片竹圍之內, 只有門樓通向宅外 ;
之後竹圍次第砍除之後, 只剩下門樓單獨屹立於田埂之間 , 古厝周邊空蕩蕩一片 ,
顯得有些不合常理……
古厝的第一進無疑是祠堂之所在 , 第二進才是平日生活起居空間的格局 ;
門廊下掛有一塊: 蕭慶熙於清光緒十七年(1891)所立的貢元匾額 ,
代表著先人之中也是有博取功名的榮耀的。
鋤經堂的命名不也有鼓勵子孫要有耕讀傳家的期許 ?
轉往附近的龍潭里尋找另一家蕭家古厝 …..
田中北側早期是一口很大很大的水潭,大家就稱為大潭;後來由眾人稱為「卓奶奶」的
姨太太管理該水潭,叫久了、叫著叫著便改名為「卓奶潭」,之後又稱為「卓乃潭」。
「卓乃潭」四周型體狀似一條龍,
時日變遷,人們逐水草而居,水潭週圍群聚部落逐漸形成。水潭上段部份稱為「潭頭」,亦稱
「潭頂」,又該區位於該水潭之邊坡上方,又稱「崁頂」;演變至今成為行政區域「頂潭里」,
而「崁頂」就成為口耳相傳的社區俗稱。
而在水潭中段部份,則稱為「中潭」;演變至今成為行政區域「中潭里」。
最後在水潭下段部份,因其附近土壤肥沃、物產豐饒,聚集了不少富豪士紳,人稱為龍潭虎穴
之地,故稱為「龍潭」;即現今的行政區域「龍潭里」。
按址尋到蕭家三合院古厝 ,
樸質典雅, 古色古香 ,沒有過多的修飾……
自有一股質朴的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