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發源於白石山上的小溪澗,溪水先導入位於慈湖上游狹長的後慈湖,再溢流經過一條名為
『龍過脈』的彎曲田壟流入慈湖;慈湖原名『新埤』,俗稱『埤尾』,佔地廣達約30公頃,
蔣公逝世後,靈櫬於民國64年奉厝於此,因而使慈湖舉世聞名,成為民眾緬懷 蔣公之地。
停車場旁有2004年才完工啟用的慈湖紀念雕塑公園,裡頭有各式各樣從各機關、學校收集
而來的蔣公銅像,個個栩栩如生,公園環境優美,是個散步的好地方。
早期全台各處皆有許多蔣公銅像,解嚴後,許多銅像大多被閒置或移除,
大溪鎮公所於慈湖設立慈湖雕塑紀念公園,是全台唯一為單一個人的雕像所設立的紀念公園,
由其他地區以捐贈的方式,將閒置的銅像搬移至此,
如今已設置超過150作記念銅像,全身、半身、騎馬等各式呈現方式應有盡有,
來此可欣賞眾多雕刻家的雕刻作品,十分有趣。
在廣達4公頃的園區中,部分銅像的來歷有附上說明,
此銅像陳列區已變為慈湖的熱門賣點,是遊客到慈湖必 遊景點。
陳列之銅像數量持續增加中,並以現有自然環境增添庭園、山水等地景改造,
為園區增色,做為銅像紀念公園與歷史、文化、藝術結合的開端。
先總統 蔣公生前曾在大溪留下許多足跡,逝世後也暫厝桃園大溪,因此相關單位特別
收集全國各地的蔣公銅像,集中在慈湖旁邊,規劃設置成一座具歷史意義的雕塑公園。
園內有超過百尊的蔣公銅像,或坐或站,有的還是蔣公騎馬的英姿,這些銅像由於民主時代
來臨,全部拆遷於此,每座雕像都有歷史意義,
除了蔣公之外,也有部分是國父孫中山及蔣經國總統的銅像。
雕塑公園中最具爭議的成員,就是原在高雄文化中心被拆解成117塊的蔣公坐像,
經桃園縣府請藝術家以解構主義手法重新組合,刻意不完整重建,取名「傷痕與再生」,
希望大家記取歷史的傷痕與教訓,一起走向族群融合的重生。
大溪、復興地區風景秀麗,有許多與兩蔣有關的場址和建築,
經妥善規劃後,將境內的蔣公行館、公園及陵寢結合,整合成兩蔣文化園區,
別具歷史、文化與觀光特色,
是桃園縣發展觀光文化創意產業的代表性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