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林本源家族,祖先為大陸漳州龍溪人(今福建省龍溪),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林應寅遷台,
設籍在台北新莊,筆耕維生。而林家真正發跡一代就是林應寅的兒子-林平侯。
林平侯共有五子,為國棟、國仁、國華、國英以及國芳,分「飲、水、本、思、源」五記,
其中國華與國芳為嫡出,日後共同,遷回板橋營築三落大厝,國華稱「本記」、國芳稱「源記」,
世人俗稱「林本源」。
林家經國芳、國華的銳意經營,不但經營米業、鹽業、航運業、樟腦業以及錢莊等等,
更是鑿圳墾地,開墾淡水、桃園、宜蘭一代的土地,後來成為台灣首富的地位。
甲午戰爭(1894)爆發後的第二年,台灣民主國推林維源為議長,但他謝辭,走避廈門,
住在鼓浪嶼別墅,在臺林家地產大多被日本人徵收。
光緒三十年(1905),他在廈門去世,歸葬故里的龍湖角美村。
日治時期,林彭壽, 林熊徵受命回台處理資產 ;因與日人關係良好,家族事業仍有大的發展。
與林維源有交情的台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後主持滿州鐵路)在臺推動制糖工業,
林家便於1909年成立林本源制糖會社,林鶴壽任社長,林熊徵(林爾康的大公子)擔任副社長。
林鶴壽是林平侯的曾孫,其父是林維得(林國芳的養子)。
在林維源回廈門後,林家在臺事業由林彭壽(林維得長子)經營,但因早逝(1916),由弟林鶴壽繼任。
該制糖會社後被日本人控制的鹽水制糖會社合併。
林熊徵擔任董事的事業還有台北制油(1910)、台北制糖(1910)、大同米谷(1913),
並於1911年擔任日人創辦的台灣日日新報社監察人。
1919年到1930年間,林家又相繼創辦了許多企業,包括臺華興業信託(1919,社長林嵩壽)、
建興公司(1919,社長林熊祥)、大永興業(1921,社長林熊徵)、林本源柏記產業(1922,
社長林柏壽)、朝日產業(1922,社長林熊祥)、大有產物(1923,社長林熊祥)、林本源
松記建業(1923年,社長林松壽)、林本源維記興業(社長林祖壽)、林本源彭高產業(1925,
社長林忠,林彭壽之子)與鶴年產物(1925年,社長林鶴壽)等。
林維源除原配夫人外,還有9個妾,子女眾多,其中爾嘉、祖壽、柏壽與松壽四公子較有名望。
台灣光復後,林家在政商界較為活躍是林柏壽。
1955年,在台灣水泥公司民營後,林柏壽出任首屆董事長,辜振甫、陳啟清(高雄大地主
陳中和之子)、林猶龍(林獻堂公子)、顏欽賢只能任董事,可見林柏壽地位之高,
他一直任職到1973年,最後將大權交給辜振甫。
(顯考 祖壽林公墓)
現在林家仍是台灣水泥公司的主要股東之一,林祖壽的兒子林宗毅與林熊徵的兒子林明成
均是該公司董事,林宗毅的哥哥林宗賢則是監察人。
林柏壽還先後出任中華開發信託公司與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董事長。
林本源家族墓園位於土城大墓公附近 , 大凡林家第三代、第四代裔孫多埋骨於此……
林維源退居廈門時,家族成員除了次子爾嘉(21歲)、侄彭壽(維德長子,13歲)外,
侄熊徵、鶴壽、嵩壽都年幼,而爾康之婦又有孕在身;其次是台北城兵民交變;加上是清廷命官,
理應從命內渡。林家為了保護家產,派了三房的彭壽以及大房的祖壽回台處理。
林彭壽回台後,被視為林本源家的代表,在日本人調查土地時,提供相關契字,確保祖產。
林維源當面懇託後藤新平照顧在台的彭壽、祖壽。
此外將林家產業分成新置、舊有兩部分,各自經營……
(林母蘇太夫人之墓)–> 林鶴壽夫人
林家的動向一直為日本政府所重視,勸導其成立林本源製糖會社即其一。
後因匱乏資金,向台銀告貸又不獲准,乃將股份賣給鈴木商店,此後林糖風波不斷,又因二林事件
(又稱「林本源製糖騷擾事件」),林家經營意願降低,乃在1927年賣給鹽水港製糖會社。
華南銀行的設立是日本政府利用、控制林家又一例子。
華銀又受台銀的指導及援助,林熊徵列名最主要創立人,由他親往各地募股,主要業務是辦理
中國、南洋匯單之買賣,兼辦信用及債務之保證,資金及證券賣買之仲介;在海外則辦理銀行
和信託業務,往後在各地設有分行。
林鶴壽 1937年因心臟病與糖尿病併發症過世。
墓園內的林母蘇太夫人即林鶴壽的夫人…..
山坡另一處有一林們庶妣 楊夫人封塋 ,
屬哪一房因墓碑上沒有記載, 故無法推求……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