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林本源家族,祖先為大陸漳州龍溪人(今福建省龍溪),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林應寅遷台,

設籍在台北新莊,筆耕維生。而林家真正發跡一代就是林應寅的兒子-林平侯。

林平侯共有五子,為國棟、國仁、國華、國英以及國芳,分「飲、水、本、思、源」五記, 其中

國華與國芳為嫡出,日後共同,遷回板橋營築三落大厝,國華稱「本記」、國芳稱「源記」, 世人

俗稱「林本源」。



林家經國芳、國華的銳意經營,不但經營米業、鹽業、航運業、樟腦業以及錢莊等等, 更是鑿圳墾地,

開墾淡水、桃園、宜蘭一代的土地,後來成為台灣首富的地位。

甲午戰爭(1894)爆發後的第二年,台灣民主國推林維源為議長,但他謝辭,走避廈門,

住在鼓浪嶼別墅,在臺林家地產大多被日本人徵收。日治時期,林彭壽, 林鶴壽受命回台處理資產 ;

因與日人關係良好,家族事業仍有大的發展。




1909年成立林本源制糖會社,林鶴壽任社長,林熊徵(林爾康的大公子)擔任副社長。

林熊徵擔任董事的事業還有台北制油(1910)、台北制糖(1910)、大同米谷(1913),

並於1911年擔任日人創辦的台灣日日新報社監察人。



1919年到1930年間,林家又相繼創辦了許多企業,包括臺華興業信託(1919,社長林嵩壽)、

建興公司(1919,社長林熊祥)、大永興業(1921,社長林熊徵)、林本源柏記產業(1922,

社長林柏壽)、朝日產業(1922,社長林熊祥)、大有產物(1923,社長林熊祥)、林本源

松記建業(1923年,社長林松壽)、林本源維記興業(社長林祖壽)、林本源彭高產業(1925,

社長林忠,林彭壽之子)與鶴年產物(1925年,社長林鶴壽)等。

林維源除原配夫人外,還有9個妾,子女眾多,其中爾嘉、祖壽、柏壽與松壽四公子較有名望。

台灣光復後,林家在政商界較為活躍是林柏壽。



(少敦林公之墓 )–> 林彭壽

 林本源家族墓園位於土城大墓公附近 , 大凡林家第三代、第四代裔孫多埋骨於此……

板橋林家及霧峰林家於清季已是 臺灣北部、中部之首富,日治初期在臺灣 總督府的籠絡

利用政策下,板橋林熊徵、 林熊祥、林熊光、林嵩壽、林松壽、林鶴 壽,以及霧峰林獻堂、

林烈堂、林偕堂等 人,分別以其雄厚的財富投入各項新興企 業和金融業之經營;

林家的動向一直為日本政府所重視,勸導其成立林本源製糖會社即其一。

當時以三房的林彭壽為社長。1916年林彭壽過世,改由林鶴壽任社長,林鶴壽因匱乏資金,向台銀

告貸又不獲准,乃將股份轉賣。此後林糖風波不斷,又因二林事件(又稱「林本源製糖騷擾事件」)

林家經營意願降低,乃在1927年賣給鹽水港製糖會社。 



墓園中規模最為宏大的即是林彭壽的墓塋 ;

只是墓碑上記載著的名諱是–少敦林公  , 是從孝男林忠的名字來推敲才知道……

明治三十二年(1898),日人在大觀義學開設枋橋公學校(今板橋國小的前身),

經費以大觀義學的學租充之。 明治四十一年(1907),由於人口漸增,大觀義學的校舍

不敷使用,林本源家族的林爾嘉、林彭壽、林鶴壽、林嵩壽、林熊徵等再捐獻經費,建築校舍

於板橋東北隅(今板橋國小現址)。後於竣工時,將公學校遷入新址。



明治42(1909)年11月21日由臺北廳長認可設立林本源博愛醫院,並於艋舺育嬰堂邊街

臺北仁濟院內設置分院。

人事方面,商議員(顧問)、醫院長等職多由日本人擔任。

本島人除板橋林家(林彭壽、林嵩壽)擔任管理人外,其他皆為醫員以下之職務…..


林鶴壽在20歲就當上林本源製糖會社社長,在學問方面可說讀破萬卷書,又精通英、日文,

對傳統的漢學造詣亦深,一生中經營錢莊業,如建祥號、益昌號、裕記謙棧錢莊、金長厚,

曾投資新高銀行,任董事; 台灣電氣工業株式會社,持股二百; 經營鶴木產業株式會社,

任董事長代表。

曾在廈門興建八卦樓,即今日廈門歷史博物館。

1937年林鶴壽因心臟病與糖尿病併發症過世。




(顯考  鶴壽林公墓)

林熊光( 1897—1971) 字朗庵,「益記」林爾康之第三子,林熊徵、林熊祥之弟,唯係抱養之螟蛉子。

光緒二十三年(1897)生於廈門鼓浪嶼。從小即被送往日本皇家學校學習院就讀,高等科畢業後轉入

東京帝大,1923年畢業於該校經濟部商業科。

隨即返臺投入實業界,以其所分得之家產,創立朝日興業株式會社,並任社長。

但其一生最大事業則係1920年創立之大成火災海上保險株式會社,初任監察人,

1925年改任常務取締役(常務董事),其後被推為取締役社長(董事長)。


性喜讀書,雅好書畫骨董,有極高之鑑賞蒐藏能力,嘗得趙伯駒〈海天落照圖〉、金李平甫

〈江鄉落照圖〉、明王履〈漁村夕照圖〉、明李日華〈夕照歸鴉圖〉,

寶貴逾恆,因顏其室曰「四照堂」。

嗣後又得宋人徐熙〈蟬蝶圖〉、米友仁〈江上圖〉、李公麟〈春讌圖〉,以及燕文貴〈夏山行旅圖〉

,皆是真跡神物,遂易四照堂為「寶宋室」以寵之。

著有《寶宋室筆記》。

並曾舉辦過古書陳列會,及其板橋林家幕友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之書畫共

109件之展覽會,觀者萬人。


因自幼留日受日本教育,其妻石原文子,係東京士族石原保太郎之次女,女子學院出身,

雅好文藝、音樂、花道、茶道,其家庭生活日化甚深,與日殖民政府關係良好,曾連任

三屆臺北州協議會議員。

在社會事業上,嘗與族叔林柏壽、族弟林履信共組「如水社」,分學術時事研究部與

社會事業部,一度設有夏季夜間大學,供社會人士進修,作為改善臺灣社會之組織,立意甚美。

又曾任「林本源祭祀公業」之管理人。

民國60年去世,享年七十四。

(PS: 林熊徵墓在大溪頭寮 ; 林熊祥墓則在五股 )

(續)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