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埔村含南埔大庄、頂、下後壁溪、甲六等聚落,村民以莊、陳、林、蕭為大姓。

南埔位於大甲溪的出海口,大安鄉之最南邊,除小聚落外,還有大片荒埔因開發較晚,故稱之。




因受大甲溪南岸高美港的影響,成為早期移民登陸高美後,遷移的必經之地,村中居民開墾此地頗早。

至今三合院的瓦厝民宅仍不少,為大安鄉目前舊宅院群較豐富的的村落,顯現出本地的富有。

此地小村落,博士有五位之多,誕生出許多詩人、鄉長、司法官、高考及格者、校長、老師

等不勝枚舉,故有「博士的村莊」之美稱。





南埔鎮南宮位於南埔村南廟路8鄰52號 供奉主神為朱、薛、彭三府王爺;

相傳距今一百七十餘年前,道光元年間興建此廟宇,歷經大正四年(1915) 受地震波及崩塌,

經全村信士募捐,鳩工重修廟前與廟後兩殿。

民國51年眾信士再捐,鳩工興建拜亭,始成今貌。




據說廟內保有新竹洪平順的擂金畫及彩繪以及鹿港黃天素的楹聯。

南埔村內的陳氏來台祖陳一渡海來台,先住於清水高美,130年前陳三聘從高美遷移至南埔居住,

可能先親戚的田耕種並墾荒地,兼在沿海捕魚,做工等以貼補家用,至父親輩時,伯父繼續種田,

並請工人開墾大甲溪畔荒地一甲多地。




陳生才生於光緒十八年(1893),卒於民國五十九年,享年79歲。

陳生才天資聰慧,好學不倦,稍長,從朱秀才(設書塾於南庄田寮仔)讀四書,

由於資質聰慧,記憶過人,而廣涉群籍,所作詩文俱佳。


年十八,應邀至頂安村田心仔周山能家擔任私墊(漢學)教師,束脩以米穀,勝過農夫耕種。

當時少年才華洋溢而揚名鄉里。

大正九年(1920),大安庄役場成立,被聘為書記、庶務主任等職。





前後服務桑梓四十餘載,任職期間,奉公達理,克盡職守;公務之暇,更精研中醫學理,救人無數。

光復後,參加全國中醫師特考及格,遂在鄉里懸壺濟世,行醫多年,備受地方所推崇。

民國五十五年七月,當選本鄉第三屆鄉長。




民國五十七年,其三子陳村田秉承父志,當選本鄉第六、七屆鄉長,後轉任農會總幹事,

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設立大安家畜市場,並推廣其副產品-香腸,成為本鄉特產。

南埔略北之地稱之為南庄 ;




清咸豐年間,陳氏五世孫陳會勇、陳盾、陳熟等五兄弟與父親陳媽居遷移大安南庄定居,

後來曾耕頂庄李城的土地並開發南埔溪一帶溪埔地。

後代子孫陳墻, 曾在光復初擔任台中縣縣議員  ; 陳俊、陳四郎則分別擔任過村長一職 …..




南安路209號的莊宅。 莊家祖先祖籍福建惠安縣 , 乾隆九年移居來台,居住南庄溪南,

莊宅原為單院落五畷護龍的建物,第一層正立面有由山門、圍牆、護龍山牆連成一片。

莊宅為正廳四護龍,門楣上雕有堂號,窗戶裝飾精美,整體格局雄偉,門戶重重,

古意盎然,為大安少見的大宅戶。可惜也已破落不堪……



後代子孫莊龍生於光緒十年,民國十四年去世,得年四十二。

曾學自朱秀才,涉獵群書,頗有文名。光緒三十二年加盟霧峰櫟社,詩文清新警剔,

而有名於當時。


整體而言, 該區並無太特別華美的古厝 ,

有的只是純粹鄉野的質樸…..

(部分資料引用自: 大安采風)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