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里賢坂張家祖墓由三座古墓組成,分別為張彩臣之墓、張青雲之墓及張堪等六人合葬墓等,

此墓群皆建造於日治時期,規制完整,墓體雕刻及洗石子作工精緻,並與地方重要人物關係密切,

深具歷史文化意義。



張堪,張青雲次子,生於光緒七年(1881),大正九年(1920)日人實施地方改制,區改為庄,

張堪被任命為首任內埔庄長。昭和10年4月21日發生大地震,張堪與妻陳氏、嫂林絨、助役

張花及妻梁氏、黃氏等6人罹難,合葬於此墓。




此墓群建造時間分屬日治時期大正及昭和時期,墳墓多有雕刻裝飾,因建墓時期不同,而有所差異,

張彩臣之墓較偏於傳統墓式雕刻精美,張青雲之墓以石雕、洗石子裝飾,並設有石桌、石椅,佔地極廣。

而張堪等6人合葬墓則設有石燈籠,墓手以洗石子裝飾,作工精細。




按: 張堪(1881-1935),號富亭,張青雲次子(同姓同宗族所生之子,過繼給青雲),  

張堪繼續其父青雲的開圳引水,開鑿南圳(內埔圳),引大甲溪灌溉,並與圳水流經沿線的居民割水

換地,因而得到300公煩良田。 



張堪曾擔任第一屆內埔庄庄長,從大正九年一直到昭和十年,期間長達15年。   

在教育方面,張堪曾協助增設月眉分教場(月眉國小),與后里農業公民學校(后綜高中)。

郵政方面,明治四十三年(1910)時,張堪曾捐地設立后里郵便局。



大正十四年 (1925),獲頒授紳章表揚。

昭和十年(1935)4月21日墩仔腳大地震中罹難,享年55歲。

墩仔腳大地震又名關刀山地震、后里大地震或清水大地震 ; 總共造成一萬五千多人傷亡;

房屋毀損六萬一千六百多棟。



張銀河,張堪的長子,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1935年大地震時,就職於農會 ;

而次子張銀溪則正在日本東京帝國美術學校求學,讀到5年級,還差一年才可以畢業。



  

墩仔腳大地震,庄長張堪受震災而亡故,日本人後來找銀溪回來幫忙內埔庄的各項重建工作。   

張銀溪於昭和十年(1935)7月1日在庄役場就職,並協助地震後復建,

昭和十年(1935)年11月返回日本繼續學業,昭和十一年(1936)3月結業後,再回到內埔庄

擔任會計役職務。昭和十~十四年期間,任職助役,並兼農會理事。  



 

昭和二十年,張銀溪任庄長,兼任農業會會長、防衛團團長、水利會組合評議員。

民國34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在10月25日成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內埔庄改為內埔鄉,張銀溪接任為鄉長,民國35(1946)年3月第一屆鄉民代表會成立,

鄉長採間接選舉,由鄉民代表選出,張銀溪以全票(24票)當選第一屆鄉長,

同時張銀溪當選第一屆台中縣參議員(每鄉鎮一人)。



張青雲的孫子張喬蔭承襲家族豐沛的資源,加上生性好客因而人脈廣泛,

除了結交『協會』與『詩社』的好友之外, 與新竹的名仕鄭神寶以兄弟相稱,往來熱絡;

唯一的妹妹張鳳錢並且在1931年嫁給清水街蔡家的青年蔡錫琴。


張鳳錢(1911-1935)畢業於彰化高女,

蔡錫琴(1906-1995) 1933年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畢業,

1940年取得博士學位, 受到杜聰明的邀請,在1950年出掌重整台大內科,

為台灣醫界創立多項先進的醫療流程制度,

是台灣心臟醫學的始祖之一

(部分資料引用自 : billchang1011的部落格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