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四年(1739),福建泉州人林耳順,率領閩粵兩省漢人約三十餘人,由香山造人中港,

商得當時居住在頭份的平埔族山胞之同意,雇用漢民進人後庄、四份頂、半天寮、蟋桃、山下排、

二十份、青埔仔、土牛等地,從事開墾,是為漢民拓殖頭份之始。


次年,復有廣東鎮平塘福嶺人陳世荐,率族人由沙轆社北遷,在崁頂開墾設庄。

乾隆十六年(1751),廣東嘉應州鎮平縣血緣團體林洪、吳永忠、溫殿玉、黃日新、羅德達等率

裔孫兩百餘人,在今頭份與中港間設田寮以為開闢之根據地,此為「田寮莊」之由來。


以後墾成頭份、二份、三份、四份、河唇、中肚、新屋及下望更寮等地。

當時,墾殖地點的分配,佃人以拈鬮,定 墾地次序,如拈得第一號,即為頭份,以致沿用為地名。

乾隆二十七年,胡邦翰擔任淡水同知,到任後積極除害興利,招佃開闢中港、頭份等地,

此為官方力量在頭份從事開闢之始。


乾隆三十年(1765),鎮平人徐明桂、吳有浩,率族人百餘人至頭份東興茄冬一帶拓闢,

墾成上、中、下東興及桃仔園等地,建村落而居。

同年鎮平人徐德來為墾首,拓墾沙菁埔、興隆、糞箕窩等地。


早期先民對頭份之開闢,大致到乾隆三十年告一段落,此後之墾闢工作,主要是著力於作埤

開圳,穩定灌溉水源,增加農產收入,其中,以「隆恩圳」之鑿闢,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


「隆恩圳」由林耳順、陳曉理等人創鑿,隨看拓地之增闊,修鑿圳路,因圳渠廣布,

日後成為頭份竹南地區之主要灌溉系統,至乾隆末年,官方曾出資,協助民間經營,並取

「乾隆加恩」之意而命名。


據說林姓人數最多,分得頭份、二份及望更寮一帶。

目前在二份附近仍保存有一林氏宗祠……



林氏宗祠匾約雙桂第 ,

搜尋這一堂號只有美濃興隆里的林氏宗祠同時有使用 ;


若對照美濃進士黃驤雲曾經舉家遷居頭份的事實來看 ,

頭份林姓恐怕也和美濃的林家有些淵源吧 ? 

匾上署名二十四世裔孫林鼎泉偕男  煥文 祥文敬立

按 : 林煥文(1888-1931),號彬南,生於頭份鎮,出身望族,為作家林海音之父。

     其父林台(即鼎泉) 原為前清秀才,不僅在地方上享有文名,平日亦常協助調解地方上紛爭。

     頭份公學校畢業後,進入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就讀,同期生有蔡培火、鍾會可(鍾肇政之父)等人。

    畢業後曾在新埔、頭份公學校任教,其中學生包括後來的知名作家吳濁流。

    1917年前往日本大阪經商,次年生一女名英子(即林海音),1920年返台,1923年攜眷至

     北京,任職於北京郵政總局。1931年過世,得年44歲。

   另有一弟林炳文,參與無政府主義的反抗活動,於1928年4月28日在滿洲、朝鮮邊境被日方逮捕,

   轉押大連,後死於獄中。

 


楹柱上有著癸卯科翰林宗人  林步隨的撰聯 ……

按 : 林步隨(1881-?)字季武,號寄塢。福建閩侯(今福州)人林則徐曾孫。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後散館授檢計。不久奉派赴美,

任「留學生監督」。在美國時和顧維鈞、顏惠慶、施肇基、王寵惠等人相熟。

留學美國西北大學,在美國共住了八、九年。歸國後,在北洋政府時期曾任國務院法制局參事,

1922年6月12日在第一次顏惠慶內閣時期 , 擔任國務院秘書長。


1922至1923年,林步隨任幣制局副總裁。1926至1928年,林步隨任國務院銓敘局局長。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棄官從商,先後開辦過山西汽車運輸公司,通州電力公司,後來曾任天津

聚興誠銀行經理……不過據說興辦的企業都失敗,家道因而中落。

 

廊柱上題為宗人, 應該只是說明同宗之誼 ,

兩者之間應該沒有直接之關聯吧 ?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