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五股庄轄域內分為觀音坑、洲子、成子寮、五股坑、石土地公、水碓、更寮、新塭八個大字。

其中洲子大字下有「洲子」、「御史坑」小字名 ; 成子寮大字下有「成子寮」、「獅子頭」、「北勢坑」

小字名 ; 目前這一帶統稱為成洲地區……

洲子以御史坑溪注入塭子川之河間沖積州狀地,取其名;

成子寮位處關渡對岸開闢較早,相傳清初漳州人陳姓開闢,乾隆初胡林隆墾號闢地及此。

地當淡水河與塭子川匯流處,盛產魚類,居民設寮補魚,故名『牲仔寮莊』;

亦有一說當地飼養畜牲,故稱之。嗣以音變,雅名為成子寮。



康熙五十七年(1718)於八里坌設淡水營守備,雍正四年(1726)設八里坌巡檢以來,無數移民自

閩粵蜂湧而來,五股區也是在這段期間開墾出來。

「五股」之得名,就是由五個人合股開墾的坑谷,

西雲寺所在的成洲村係由成子寮之一部分與洲子尾合成,這些地區除了漳州籍人士外,尤以汀州籍

貢生胡焯猷等貢獻最大,

可惜嘉、道以後閩、客械鬥頻仍,客籍不敵,最後紛紛遷往桃園一帶,五股遂成閩人的天下。



成洲村內的西雲寺址,向有「金龜穴」的傳聞,光復後更流傳西雲岩形勢頗似南京紫金山,不少黨國

大老陸續擇葬寺旁五股示範公墓內,以慰其思念故土的懷鄉情懷。

五股示範公墓內, 墓塋錯落之間 , 其實還存有不少古墓 ;

此次踏查 , 還頗有收穫…..



成子寮一帶開闢較早,相傳清初漳州人陳姓開闢,

依據陳培桂「淡水廳志」卷十三「古蹟考」所載:「西雲巖寺,即府志之大士觀。在觀音山麓

獅頭巖,一名龜山。乾隆三十三年(府志作十七年)胡林獻地建置。嘉慶十六年林阿成等捐修,

劉建昌施捨埔園及山下渡船,為香燈費。寺絕塵埃,亦一異也。」

寺前一塊立於清嘉慶十六年(1811)該寺重修碑記,詳列眾弟子樂捐姓名與金額,以垂久遠。

惜原碑下方風化剝蝕,無法辨讀。



碑記中記載著名單除一般人較為熟悉的林本源外 , 其餘不少是陳姓公嘗:

如陳五美, 陳六洲, 陳端拱, 陳端玉…..等 ; 可見陳姓在五股一帶是很大的宗族

當時在五股一帶的陳姓宗族有西湖、西亭、殿前金墩、鶴浦等衍派…

墓碑上記載著  奉直大夫 官章純青  號桂香  陳公墓



按: 台灣陳氏金墩堂的開基祖陳仁旰,是陳仁熙的弟弟,往前推先祖均同,爾後分支。

     原籍 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仁德里十三都東墩堡墩上鄉 ; 乾隆四十九年(1784) 時,

     鏈訂、鏈用、鏈熊、鏈絨諸公來臺落戶於臺北縣五股鄉更寮村之原籍處所

(金墩 : 今福建省福州臺江區金墩鄉 )



奉直大夫是一種散官名。

宋代,為文臣寄祿官。大觀二年(1108),以右朝議大夫改稱。金、元、明、清各代為文散官。

為從五品的等級 ; 通常是因子而貴而誥授 ,

因為資料闕如 , 有關其後人是誰當官也就不得而知…..

 

 

0

發表留言